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臺南後壁區 幸福農村,無米也要快樂

文‧攝影/蕭孟曲

嘉南平原是臺灣重要的糧倉,後壁則是臺南最大的農業區域,至今境內放眼遍是美麗的田園風光,紀錄片《無米樂》的拍攝,讓向來安靜、純樸的農村一夕間聲名大噪,湧進了如織的遊客,催生了另一種世代的農村再造。走出後壁車站,眼前的縱貫公路將後壁一分為二,西區菁寮、墨林、後廍是傳統市街和聚落,東區的後壁是行政中心,土溝則是近年超夯的彩繪社區。

鄉下小村莊,特殊的天主教堂

後壁火車站於一九○二年所設,當時站名為「後壁寮乘降場」,隨地名改為「後壁驛」。一九四一年發生嘉義中埔大地震,造成後壁驛的倒塌,目前所見的木造站房,則是震後兩年所重建的。白色優雅的站房,造型簡潔,黑瓦覆頂,雨鱗板屋身,是少數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木造車站。在關仔嶺溫泉風光的年代,後壁站是前往該風景區的重要門戶,旅客多由此進出,隨著旅遊風氣的改變,旅客只剩下居民和學生,二○○一年由三等站降為甲種簡易站,由新營站派員管理。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在鄉村之中,遠遠就引人注目,特別是那尖錐形屋頂。如此的建築外觀和配置完全有別於一般的教堂,建築師當然來頭不小。當年創會的神父透過友人,請德國建築師波姆設計教堂,而多年後波姆獲得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建築獎,使得這座隱身於稻浪之中的教堂,其建築價值和時代意義因此受到重視。

現任法國神父韋方濟來臺傳教二十餘年,他一口流利的臺語和自創書法風格,為的是想融入當地居民生活,讓他們更清楚、認識上帝,感受神的恩典。教堂中不乏本土的元素在其中,包括菁寮祖先的牌位,持香敬拜,讓教徒表達孝思、追遠之情。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