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工藝的堅持,傳承四代的傳奇 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

文‧攝影/王郁燕‧照片提供/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

走入位於臺中后里的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陣陣悠揚的樂音響起,牆面上掛滿各式各樣的薩克斯風,館內詳細地介紹薩克斯風的種類和歷史背景,就如同一座蘊藏著許多故事的音樂城堡,鞏固著傳承四代的匠師工藝,只待人們前來挖掘。

無師自通,獨自摸索出一把好樂器

一九一三年出生的張連昌先生,原出身務農的家庭,婚後以繪圖為業,為逃避日本軍伕之徵召,流浪外鄉以演奏為業。三十二歲那年,朋友家中遭逢祝融之災,意外地將當地僅有的薩克斯風燒毀,當時一支薩克斯風的價值相當於一甲田地,高昂的費用啟發了張連昌製作樂器念頭,於是他利用燒壞的薩克斯風,搭配繪圖工筆畫的技法,花費三個月的時間,終於細心地繪製出薩克斯風四百多個零件的原寸圖表,成為臺灣自製薩克斯風的基本藍圖。

在銅、銀、錫、鐵匱乏的年代,張連昌買書自修、鑽研技術及四處張羅材料,勞心勞力的他甚至因專注銅片的捶打,右眼被彈起的銅片戳破,不幸失明,但這不減他對於樂器製作的熱忱。即使鄉人對張連昌的行徑抱持相當不以為然的心態,他仍以一股傻勁堅持著,抱著盡善盡美的信念與精神研發樂器。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三十五歲那年無師自通成功打造出臺灣第一支薩克斯風,展現出美學姿態的工藝精品和千捶百鍊的真功夫。

後來,一位菲律賓樂師看中這把樂器,用兩布袋的舊臺幣購入。在第一支樂器成功的鼓勵下,一九四八年,張連昌更創立「連昌樂器工廠」,開始自行生產薩克斯風,后里薩克斯風故鄉的傳奇於焉展開。當時民國六、七○年代,臺灣製造業以代工出口為導向,張連昌的薩克斯風製造業剛好搭上了這班列車,全面起飛,成為全臺製造西洋樂器的先驅,陸續接下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各大廠牌的代工製作。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