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哈瑪星新濱老街木工班 願文史保存和城市發展並存

文‧攝影/蕭孟曲

哈瑪星──高雄文明的發源地,一個連大部分高雄人都感到陌生的地名,正因如此,「打狗文史再興會社」以非政府組織成立與發聲,結合在地居民拂去老街建築的歷史塵埃,試圖讓昔日珍貴的建築與文化的光輝再現,讓更多的人瞭解高雄發展的脈絡,以及體認文化資產保留的重要性;今年新濱老街木工班的開課,更是讓老屋活化,居民與建築重獲尊嚴的具體展現。

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繁華地區

高雄昔稱「打狗」,打狗港內海狹長而平靜,是座天然港灣。一八五八年(咸豐八年)清廷和列強簽訂天津條約,開放打狗為通商岸,洋行設立,洋船往來,當時港內尚為一片沙汕,暗礁密布,進港船隻吃水不深,不利貿易的發展。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從此開啟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歷史的序幕。

為了輸出和運用臺灣豐富的物產資源,日本政府針對打狗擬定長遠的造陸和築港計劃。一九○四年(明治三十七年)起,浚港填海,暢通航道,一九○八年臺灣鐵路縱貫線全線通車,最南站設於打狗驛,為今日的打狗鐵道故事館。緊接著打造三合一的都市計劃──港口、鐵路、新市街,這前所未有的填海造陸工程,將打狗推向國際化商港、漁港,也造就哈瑪星新市街的誕生。其中湊町、新濱町是完全新生填出的區域,由打狗驛為中心的新濱町,其中一條鐵路支線沿著港口海濱,通往鼓山漁市場,日本稱為「濱線」,日文發音為「Hamasen」,在地居民轉以臺語發音為「哈瑪星」,成為地名的由來。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