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舌尖上的作家焦桐:最佳滇味在龍岡

近年雲泰餐廳四處林立,但好吃又道地的菜餚卻實在難尋;這次聽飲食文學家焦桐娓娓道來,原來深入桃園龍岡眷村,即能擁有最扎實的米干、最順口的粑粑絲……各式滇緬菜色一旦入口,便餘韻無窮。

文/張桓瑋‧攝影/余能炘‧照片提供/二魚文化

「這十年來,我從不間斷閱讀飲食書籍,並開車到處考察,像是海綿一樣,吸收各種食物精髓和它們背後的文化美學。」身為二魚文化創辦人,出版過《臺灣味道三部曲》的焦桐,多年苦心鑽研飲食文學,嚐遍臺灣大菜小吃。「因有時一天要吃好幾頓,無法每樣菜全部吃光,看到老闆失望的表情,我實在很抱歉。」焦桐笑言自己「吃到沒時間睡」。

焦桐繼《臺灣舌頭》介紹過菜脯蛋、蔭豉蚵仔等家常菜之後,近期又出版《滇味到龍岡》一書,將味蕾觸角延伸至桃園龍岡──全臺聚集最多、最道地的雲南小吃之地;像是滑溜軟Q的米干、酥鬆餡美的破酥包、綿柔富嚼勁的豌豆粉……「忠貞市場」餐館錯落林立,酸辣口感、特有的辛香味牽動在地長者的往日記憶。而提到這些播散於龍岡的「滇味」種子,就得從六十年前雲南國軍撤退來臺開始說起。

滇緬眷村菜,歷史的動盪滋味

「這些飲食風俗習慣,最早是由一支流離滇緬的反共救國軍,撤退來臺灣時而帶到龍岡的。」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一支孤軍逃遁至雲南、泰緬邊境,開始了好幾年的「游擊戰」生涯,直到一九五三年底才開始陸續遷臺,後多半定居於龍岡忠貞新村,而滇緬地域獨具風味的特色料理、艱困環境下衍生的戰爭食物也逐漸在龍岡生根,形成饒富異族色彩的眷村生活圈。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