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書畫寄情寫意的陳秀敏

人生中,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歷經親人離世、自己罹病,陳秀敏以堅韌的意志力走出陰霾,重拾畫筆,

不但創作不輟,並且教授書法,與大家分享所長、相濡以沫。

她認為倓虛大師的法語「勘破、放下、自在」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文/晏子萍 圖片提供/陳秀敏

台灣光復那一年出生的陳秀敏,算算也已經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紀。圓圓的臉龐、滿溢的笑容,她先是與我們分享今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畫作,聊著聊著,陳秀敏為我們娓娓道出她不尋常的人生際遇。

人文美育 嘉惠糖廠子弟

老家在雲林虎尾的陳秀敏告訴我們,虎尾原本是一個窮鄉僻壤,直到1906年糖廠設立後才開始帶動發展。她的父親在虎尾糖廠火力發電部門,負責電機方面的工作。日治時期糖廠是一個賺錢的事業體,所以有自己的學校、水廠,還有火力發電等當時先當先進的設備。

光復後,國民政府從日本人手中接收了糖廠,許多制度因循舊有,所以糖廠的學校是自行約聘老師。「在那個時代,糖廠的小孩子真的很幸運,老師多是台大畢業,或是從大陸撤退過來、資質學歷都很優秀的人。我初中的國文老師就是北大畢業生,她來上課都穿著素雅的旗袍,手臂夾著書,學生都被她的神韻與氣質迷倒了。」

陳秀敏告訴我們,那時作文都是用毛筆書寫,老師規定學生一定要寫2面以上,但老師的批注往往就有3面之多,可見當時為人師者一絲不苟的教學精神,也因為如此,陳秀敏當時在心中就為「教師」這個工作,畫下無限美好的想像。

說到與繪畫結緣,陳秀敏認為要歸功於小時候學校成功的美學教育,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之中,有了欣賞美的概念,「我們從幼稚園就開始畫畫,還記得在我剛上小學1年級時,有一天朝會,校長把我叫到台前。當時心中忐忑不安,以為自己犯了什麼錯。後來才知道原來在幼稚園時,老師把我的作品寄到日本,居然得獎了,這是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事。」不僅她自己熱愛藝術,後來哥哥與弟弟都先後進入國立藝專(台灣藝術大學前身),畢業後還在母校做到主任級的職位。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