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神遊臺灣好茶 五行四象的地理特質

文‧照片提供/丘傑瑞

楔子

一位久居洛杉磯的朋友,回臺灣渡假,打算以「臺灣茶」作為這次渡假主題,好好地作一趟臺灣茶山的深度之旅,回去向外國朋友吹噓,於是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走訪了觀光局規劃的「臺灣挑TEA」五條路線,其中包括了臺北文山包種茶、新竹峨眉的東方美人茶、日月潭紅茶、阿里山金萱以及花蓮的舞鶴紅茶等等,「吃了好多東西,咖啡都喝了不少,但是走的都是低海拔的茶山,無法體會經典臺灣烏龍茶的滋味」。這是許多人對於臺灣茶的共同印象,似乎除了阿里山、梨山、杉林溪、大禹嶺等名稱以外,多數人對烏龍茶本身還是一無所知,也不知如何分辨真偽。

其實,要了解臺灣烏龍茶的真正面貌,得從三百五十年前的臺灣鄭氏東寧王朝時期說起,根據黃叔璥(清)《臺海使槎錄》卷三云:「水沙連茶,在深山中,眾木蔽虧霧露濛密,晨曦晚照總不能及。色綠如松蘿,性極寒,療熱症最效,每年通事於各番議明,入山焙製。」這裡的沙連即是從埔里、南投到玉山一帶的中央山脈高山群;由此可知早期臺灣特定深山中的高山茶非常珍貴稀有,漢人透過與高山原住民契作,取得價值更甚於當時武夷山貢茶的臺灣原始烏龍茶。可惜的是自西元一六八三年之後,臺灣進入了長達一百九十年的封山及禁海令,漢人不得入山開墾,這使得臺灣正統高山烏龍茶一度失傳,直到蔣經國時期再度開發高山道路,才讓臺灣高山烏龍茶得以再度面世。

原始臺灣烏龍茶之所以特別珍貴,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臺灣特殊的山川地理條件。我們透過現代科技工具的協助,穿梭時空,得以一窺三百五十年前東寧王府時期,臺灣茶特有的五行四象山脈,同時了解這些山脈上的茶品格局以及特色。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