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媽媽的堅持 主婦聯盟反基因食品故事

過去三十多年的急速現代化、工業化、市場商品化,進入大量消費時代的臺灣,付出了什麼代價?基因改造(簡稱「基改」)食物及再製品充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比起歐美國家,我們更常直接食用豆類及榖類製品,該如何免於食的恐懼?且聽「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現任理事主席黃淑德女士一一細數。

文、攝影/何曼莊;主圖攝影/ Karren Kao;相片提供/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重大食品公安事件,幾乎是跟著經濟發展同時發生的:一九七九年多氯聯苯汙染米糠油事件為始、之後爆發多起遍布全臺的鎘米汙染、小玉西瓜等各類蔬果的農藥殘留問題等等,為當年勢不可擋的經濟奇蹟時代留下了無法抹滅的永久傷痕,至到現在,黑心食品和有害添加物事故依舊不斷發生。

現代化發展的愛與痛

「工業化的生產鏈可能綿延數百里,發現被汙染的土地或商品,與汙染源都已相隔太遠,從被害端去追溯責任並訴諸法律及救援,必定曠日費時,但傷害早已造成。」一九八七年,解嚴後,正逢臺灣民主化運動星火燎原般開展,女性「知識與行動」的力量也從生活面著眼,扮演重要的推手。女性社會團體如婦女新知基金會(成立於一九八二年)、晚晴協會(成立於一九八八年)、以及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等先後成立,而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是第一個以環保訴求為主軸的女性倡議團體,而甫邁入第十一年的「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後稱「合作社」)更是全臺迄今唯一全國性的消費合作社。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