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早篩檢早治療 面對大腸癌不用怕

在國人確診的十大癌症當中,大腸癌連續九年居冠,讓人不得不正視它的嚴重性,

尤其五十歲以上的中高齡者,屬於大腸癌的好發族群,

到底它有哪些症狀,日常生活又該注意什麼?才不怕大腸癌找上門呢?

文/陳珮真

猶記不久前,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先生才因大腸癌辭世,今年(二○一七年)五月,資深藝人豬哥亮也驚傳大腸癌不治,再度讓國人注意到這種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的癌症。在日前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國健署)公布的最新資料「二○一三年癌症登記報告」當中,顯示國人確診的十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直腸癌(以下簡稱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及食道癌。大腸癌連續九年居冠,實為惡性腫瘤中又一讓人重視的殺手。

早期症狀不明顯 糞便潛血篩檢簡單普及

一般俗稱的大腸癌,其實涵蓋結腸(就是俗稱的大腸)、直腸兩個部位。結腸上接盲腸,從人體的右下腹部開始成ㄇ字形環繞腹部,又更依位置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下接直腸。我們吃進肚子的食物,經過小腸消化吸收後進入結腸,結腸最主要的功能為吸收水分,並在這裡慢慢形成糞便,接在後面的直腸則主要負責儲存糞便。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梁逸歆表示,雖然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很多,包括年齡、飲食習慣(高肉、低蔬果)、運動習慣和個人及家庭病史(如家族性大腸瘜肉等)都息息相關,但如何降低糞便囤積在體內的時間、減少毒素對腸道黏膜的慢性刺激,減低腸道的負擔,則有賴日常從飲食、運動上養成良好習慣做起。

在臨床上,大腸癌和一般腸胃道疾病的症狀很類似,像是肚子痛、腹脹或腹瀉等,一般人有時很難分辨。梁逸歆提醒,民眾若是一旦發現有血便、解便不乾淨、糞便形狀變細、腹痛或體重減輕、長期倦怠等類似貧血的症狀,最好就要趕快到醫院做檢查,以免延誤診治的黃金時機。

不過,梁逸歆也提到,因為大腸癌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等到症狀浮現,病情有時都已進入中、晚期,以一○三年的癌症登記報告來看,國內大腸癌新診斷患者達一萬五千餘名,約佔全部癌症發生率一五%左右,近年來由於政府推行四癌篩檢,早期大腸癌患者的比例略增,但仍有近三千名患者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已經是四期轉移性大腸癌。

大腸癌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族群,根據研究,每一到二年做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五十到六十九歲的大腸癌死亡率一五~三三%。因此糞便潛血檢查對於早期篩檢大腸癌有其重要性,顧名思義,所謂「潛血」,就是一般肉眼無法辨識出的血液,唯有透過醫學檢測,才能確認是否有出血的現象,要是在糞便中測出血液,就代表消化道中有出血的現象,必須要再做其他更進一步的檢查才行。若能早點發現大腸癌的存在,有九五%以上屬於癌前病變或零到二期的早期大腸癌,預後較佳;若是等到有具體症狀浮現後就醫才發現,則有一半以上屬於三期到四期的中、晚期大腸癌,預後也較差。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