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味蕾裡愛的記憶最雋永

在那個艱苦年代,只有逢年過節,小孩才吃得到美味雞肉、豬肉和海鮮,

美饌佳餚,每吃一口都很慎重,吃完還吮一吮碗筷,意猶未盡!

為人父母者,則是努力賺用心想,也總要給小孩吃最好的,

最後自己還捨不得吃上一口,把山珍海味留下來給兒女解饞。

文/游乾桂

從蘭陽溪口灌進來的東北季風加上絲絲飄落的雨,使得冬日早晨異常地刺骨凍人,於是被窩成了小孩子的戀棧聖地,非得等到上學快要遲到了,才懶洋洋地爬出來整理書包。但媽媽可就無法如此幸福,她必須在夜幕未散,天光昏暗時起身,為我們熬一鍋清粥,配上豬舍旁剛採的新鮮地瓜葉、夏天剛醃製的醬瓜、出味的豆腐乳,偶爾能在竹筍園中找著雞剛下的蛋,匠心獨具煎出焦黃適中的菜脯蛋,再配上一條隔壁早餐店現炸的油條,淋上醬油。這樣豐盛的早餐真是人間美味!

花生盛產的季節,我們會等到收成完畢後,農人開放自家的園地,讓我們用鐵耙翻開泥土挖找土中的殘粒,媽媽曬乾它們,鹽炒花生米,也是熱粥的上好配料。

這是我記憶中的早餐,一成不變地伴著我的成長,書寫編撰我的童年,溫馨動人!

我家與小河近在咫尺,在平淡無華、日日相似的餐點之中,偶爾會有變化,像是下河摸上生鮮的蜆仔,吐沙1、2天之後,便可以下鍋煮出一道鮮甜的薑絲蜆湯;假日與一群玩伴取出藏在農具間的釣竿,到河流轉彎處的崩坎垂釣,媽媽擺明是反對的,但釣上鮮活有勁的魚就不反對,那可是我們那個清貧年代,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鯰魚與鰻魚屬於高經濟漁獲,鄉下人傳說的養生補品,媽媽雖偶爾用中藥燉補養我們身子,但多半捨不得吃,只用來換錢;剩下的溪哥與鯽魚多刺,酥炸最美味;那時蝦蟹極多,撈捕就有,毛蟹有寄生蟲,餵食雞鴨;斑節蝦好吃,常與弟弟搶食一大盤。

最難得吃到的反而是肉與海鮮,雞鴨雖然養在天井,但九成是要販售賣錢的,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宰殺來吃;豬肉要等到作醮,或者曬製成臘肉,一天切下一小片拌炒青菜;海鮮非過節不可了,尤其是高貴的鯧魚,黃魚與伽魶等,每一口都是奢侈,得慎重吃下,不可能浪費任何一點屑屑。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