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如何對抗憂鬱症?

當憂鬱症來襲,往往猝不及防,而且它不分年齡、性別或是社經背景。

綜觀古今中外,有許多名人都是憂鬱症患者,甚至連英國前首相邱吉爾都難逃憂鬱症的摧殘,

但是他以繪畫紓解身心,並且以精湛的文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憂鬱症襲捲全球之際,且讓我們學習邱吉爾,找到揮別憂鬱症的良方,重拾快意人生。

文/晏子萍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發出警告,憂鬱症就像21世紀的黑死病,即將成為全球危機。已步入高齡社會的台灣,由於社會結構改變,愈來愈多熟齡族獨居,或是有身心以及經濟方面的壓力。不可諱言,有憂鬱症傾向或確診的人口日益增加,尤其是銀髮族的患者,且根據醫學調查,曾罹患憂鬱症的人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因此是高危險族群。

在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憂鬱症「候選人」的狀況下,如何預防憂鬱症,是大家皆需學習的課題;若是自己或家中長者已經罹患憂鬱症,如何治療,以及後續有效的支持與照顧,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千萬不要輕忽憂鬱症,而任由這個隱形殺手吞噬了我們身心的健康。

許正典提醒,除了憂鬱症之外,長輩也會有躁鬱的症狀,需要家屬及照顧者平日多多觀察。

銀髮族陷3L深淵 誰來幫幫忙?

今日台灣,由於家庭結構與社會現狀的改變,銀髮族往往會面臨3L的問題,第1個L是「Loss」——退休、親友離世、臺安醫院身心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表示:「憂鬱症可以從2方面察覺,一方面可以從病人主觀的表達情緒感受,來看是否有『心情低落』的狀況,另一方面則是旁人從客觀的角度,去觀察病人的言行是否有變化,或是有無『興趣喪失』的情形。」醫師在看診時會以主、客觀的角度切入,為長者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適當的診治。

除了憂鬱症之外,有些長輩也會有躁鬱的症狀,而躁鬱的行為往往會與憂鬱的症狀交替出現。這時就需要家屬及照顧者平日的觀察,才得以在就醫的過程中,讓醫師掌握長者現況,做出最適當的治療。

另外,許正典指出,憂鬱症與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很相似,導致家屬無法分辨而延誤治療時機。這個時候,就必須帶長者到醫院做專業的檢測。憂鬱的長者是失「志」——失去動力或動機,而失「智」的長者則會竭盡所能證明自己還有意「志」,這是一個初步判斷的方法,而且根據研究,熟年罹患憂鬱症的人共伴失智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所以對於憂鬱症,實在不容輕忽。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