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千歲耆老做伙扛茨 喚世代歷史記憶

溪南寮千歲老人們扛茨再現歷史!臺史博以地方學展覽繼續與民眾對話,此次選擇回到日本時代水患歷史事件發生地、也是真實歷經「扛茨走溪流」的曾文溪中下游聚落——溪南寮的興安宮文物館進行展出。展期自即日起至108年1月13日,期待激起更多民眾重新討論自身歷史與區域遷徙的經驗,以及對地方文化的口傳記憶。

此次展覽除了展出採集自安南區溪南寮、新吉庄、公親寮、十二佃、公塭仔的文物材料外,這些庄頭同樣曾於清、日時期,面對曾文溪水災襲擊的傳統聚落。本次展覽中首次公開《臺灣日日新報》1928至1933年間溪南寮因曾文溪土堤沖陷遭迫遷村的水災系列報導以及台江竹籠茨匠師李養近一甲子未曾公開上樑儀式的相關物件,藉此呈現過往台江水患下的常民可能的生活樣貌。

本檔巡特迴展選擇回到台江溪南寮展出,所象徵的歷史意義是讓歷史回到地方場域,透過展覽持續與社會大眾溝通。臺史博策展人陳怡菁表示,當時位在曾文溪畔,傍水而居的溪南寮舊聚落,是在距今日聚落約2公里的堤防外,現今庄民稱當時的家園所在為「舊厝地」。溪南寮在1928年曾文溪遭遇大水衝擊毀庄,導致庄民選擇扛竹籠茨向南遷徙,遂以「扛茨走溪流」真實描述了村庄逃避水災的寫照,是本展選擇以同名為題的特展名稱,來凸顯這段特殊的歷史事件與意義。

面對臺灣地方意識的改變,臺史博透過地方學工作挖掘藏於私人的家族物件、材料等歷史素材,解讀及探討常民世代間生活記憶的流轉等課題,進而提供歷史研究有更多理解社會形構的可能性及不同觀點;同時,也思考如何透過博物館專業技術轉化,讓屬於地方的特有歷史記憶與文化實際重返常民生活與歷史場域之中,期待歷史的對話持續在世代間持續交疊、溝通與發酵。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