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余尚儒創造偏鄉診所典範

台灣在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我們不僅需要居家和社區型的長照體系,

還必須破除醫療與照顧的壁壘,回歸以「病人為中心」的設計。

為此余尚儒不僅力推在宅醫療,甚至舉家遷居台東都蘭,以實際行動來翻轉體制。

文/晏子萍 攝影/賴麗秋

居住於都會區的民眾或許已經習慣3步1藥局、5步1診所的便利,但是許多長輩或是慢性疾病病人,往往因為年邁或失能,到診所、醫院都得勞師動眾、大費周章。連交通便利的地區都有亟待克服的就醫障礙,更遑論醫療資源匱乏的偏鄉,由於幅員廣大醫院少,病人必須長途跋涉、身心俱疲,才能夠獲取醫療服務。

換個角度深思,如何讓高齡病人得到最妥善的照顧,減少不必要的住院,甚至可以在宅安養、在家善終。「在宅醫療」的新思維,能否取代傳統就醫型態?備受高度關注。為了深入了解都蘭診所醫師余尚儒如何在台東都蘭推廣在宅醫療,本刊特地前往都蘭,近身觀察,體驗不同於一般醫院診所的醫病關係。

行動派醫師巡迴診療 翻轉醫療體制實踐者

幾經輾轉,數個小時的車程,如果是為了東海岸的景觀而來,對旅人來說,是一趟輕鬆悠閒的旅行;但如果是一位需要醫療資源的病患,這數小時的車程,很可能是一條要命的路。

來到余尚儒開設的都蘭診所,這個場地是由一位認同在宅醫療理念的朋友出借,「都蘭診所」4個字,是當地阿美族人用檳榔鞘打造而成的。診所開幕當天,余尚儒與社區居民一起策劃了「診所祭」,邀請當地部落長老參加,為診所及民眾禱告祈福,在在顯示了余尚儒要將在宅醫療與社區營造緊密結合的決心。

都蘭高齡長者與幼童占了總人口的3分之1,「我的機構就是整個村莊,在宅醫療學會就是我的團隊。」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成大公衛所畢業的余尚儒是一位行動派的醫師,看診方式也與一般診所不同,每天上午看診,下午則會帶著護理師到社區、部落訪視病人,且定期會撥出更長的時間來做巡迴診療,就是希望能夠為更多社區民眾服務。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