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建構友善環境 正確認識思覺失調症

連日發生幾起攻擊事件,新聞報導中常見特別標記傷人者有「精神疾病」,讓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多了疑慮與擔心,但是對於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屬,更是增加許多不安。事實上,精神疾病患者並不可怕,經過良好的治療,並不會對他人、對自己造成傷害。可怕的是社會的態度,對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仍存有錯誤看法,影響病友就醫意願。台灣精神醫學會及康復之友聯盟特別推出「思覺失調症三部曲」衛教動畫,共同呼籲:國人應增進對精神疾病認知,正確看待精神疾患;避免不當連結精神病患與社會事件,汙名化多數精神病友群體,同時也鼓勵病友穩定且持續的治療。

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去年(2017年)的調查,大眾對精神疾病仍抱有偏見或錯誤認知,包括認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無法見人」,「具有危險性」以及「無法工作」。而病友日常生活中亦自覺受到歧視,調查也發現,4成思覺失調症病友不敢讓他人知道自己罹病、認為別人無法接納自己在看精神科;4成5病友擔心告知外人精神問題會對自己不利。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指出,有許多患者及其家屬因為害怕受到歧視或被標籤化,而抗拒至精神科門診與住院,就這樣反覆地在疾病的煎熬中受苦。若精神患者過早中斷治療,將造成症狀復發或嚴重,某些事件的發生中個案曾就醫,但是未再持續穩定就醫造成憾事。

張家銘強調,精神疾病「早期診斷、穩定治療」尤為重要,患者願意穩定接受治療,才能良好地走向復原的道路。近年來,精神醫療進步的速度相當快速,藥物的發展較過去都顯示出更好的治療效果、更少的藥物副作用,從基層到醫院的專業人力更是豐沛,患者就醫時若能好好的諮詢、衛教、給藥、評估,並輔以合併社會心理處遇的整合式治療,即能大幅度減少因病情不穩造成的問題。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