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關於死後形體與靈魂

有留下來的親友幫忙進行葬禮這種「告一段落」的儀式,

好好地埋葬在適當的地方,就算是幸福的人生了。

《關於死亡,我現在所想的是……》椎名誠 著 王華懋 譯 大塊文化

現在在日本,除非有相當的堅持,否則人一死,葬禮就會依照葬儀社(殯葬業者)所設計出來的儀式流程進行,約兩小時結束,接下來送往火葬場,時間一到,便在焚化爐中火化成灰。

死者躺在棺材裡,盛裝打扮,被花朵和陪葬品團團圍繞,但這是此人(故人)「身為人類最後的樣貌」。與生前相比,面貌和身體的顏色等當然改變了許多,軀體應該也是僵硬的,但外形仍是「人的形態」。

我看過多少次這種身為「人類」最後的模樣?我沒有數過,也不知為何不願去數,但葬禮結束,死者送往火化的這一刻,最令我強烈地意識到「生」與「死」的境界。但現在我認為,有人確認死亡,有留下來的親友幫忙進行葬禮這種「告一段落」的儀式,好好地埋葬在適當的地方,就算是幸福的人生了。

父親過世的時候,我還是小學生,有許多人來送葬,家裡鬧烘烘地亂成一團,因此我記憶模糊;但母親是在1997年過世的,而且享壽84。到了這樣的高齡,不管是葬禮還是告別式,「送別的人」都寥寥無幾,十分冷清。

但或許也因為如此,我能夠相當冷靜地去觀察、思考有形之物在熊熊烈火中大致消亡的現象。然後在這個過程中,首次得以平靜地將「母親的死=人的死」視為純粹的「消亡」去接受。

所以,從疑似撞死孩童的順河而下之旅回來後,我便開始嚴肅地思考孩子突然的死,以及母親的悲慟之深。在人必須去承受的種種悲傷之中,那一定是唯有慟哭這種超越語言的形式才能夠表達的痛苦與悲傷。也許是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對於上了年紀的親人的死(比方說母親的死),我在精神上從容了些,能夠冷靜地將其視為「幸福的消亡」。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