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同理心啊!同理心

對於長者的抱怨,各國照顧者雖然做法不同,

但背後所蘊含的同理心卻是一致的。台灣的長照環境,

長久以來一直有工作環境條件不佳的評論,但其實只要在小事情上,

落實細緻的同理與溝通,就能為雙方帶來不一樣的生活。

周傳久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

在台灣,一間公立安養之家,一位長者對社工抱怨飯食,覺得伙食像給豬吃的一樣難以下嚥。社工立刻回應,告知這裡不是五星級飯店,但保證供餐有營養。老人隨即推開餐食。從此這位住民,被這位社工認為難以相處,並將此訊息交接給其他社工。

在一個有上百位長照機構執行長的在職教育訓練場合,我說了這個故事,徵詢大家看法,想知道如果換成他們,會怎麼處理。在場的主管紛紛說,要是他們是那位長者,一定會翻桌。既然如此,我們怎能用上述方式回應住在機構的長者呢?

有主管說,要是他是社工,會請廚師來說明,但其他主管不表認同。因為找廚師來解說,對於捍衛菜色品質,未必會有幫助。負責管理安養之家的地方政府社政主管則說,要是她,會調閱開會資料給長者看,證明菜都有經過大家討論決定。但在場主管們覺得,這回應也不見得能夠讓長者滿意。

終於,有一位主管說,長者發脾氣的真正原因未必是菜,所以要多去了解。這個答案得到較多人點頭。

仔細聆聽長者需求 認真思考對方立場

是的,老人發脾氣,有可能真是因為對飯食不滿意,但也有可能是藉飯食發揮,究竟怎麼應對更好呢?

一位德國照顧者說,要是她,會馬上準備和老人完全一樣的飯食,當老人的面吃下去。了解到真的不好吃,或者覺得沒有問題,再和老人溝通。從此先取得第一步同理。一位丹麥照顧者說,要是她,會問老人希望吃什麼?這樣廚房可以提前一週預備。

在台灣,許多照養機構廚師不願意這樣做,因為怕麻煩。但丹麥主管說,這是廚房的責任。一位荷蘭照顧者說,老人得到想吃的食物很重要,因為行動受限時,吃就變得更加重要,而且長輩有可能因為疾病或退化,而改變口味,或者飲食困難,應想辦法去了解長輩的需求。另一位芬蘭照顧者則說,應該先問:「你好嗎?」因為多聽長輩講話,是照顧的優先事項。照顧者得讓長輩能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讓他知道,有人願意好好聆聽他的感受與期待。有時甚至連餐盤擺設方式,都有可能因為和長輩在家吃的不一樣,而引起長輩不快。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