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珍惜當下 預約美好的告別

古人說生死事大,但面對生死大事,很多長輩寧願採取逃避的態度,

以致後人常在財務分配、葬儀的安排上,產生很多不可預期的紛爭;

也有因父母的遺願不清,讓子女糾結多年、無法放下。

如果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到底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從人生退場?

陳珮真

不久前,即將八十歲的作家瓊瑤,在臉書發表了一篇〈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全文三千字,信中開頭就說:「談到『生死』,我要告訴你們,生命中,什麼意外變化曲折都有,只有『死亡』這項,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也是必然會來到的……那麼,為何我們要為『誕生』而歡喜,卻為『死亡』而悲傷呢?我們能不能用正能量的方式,來面對死亡呢?」

觀念需與時俱進 三退 考驗個人大智慧

瓊瑤接著發出呼籲:「人生最無奈的事,是不能選擇生,也不能選擇死!好多習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觀念,鎖住了我們,時代在不停地進步,是開始改變觀念的時候了!」並交代自己對於臨終醫療、身後葬儀的願望等。歸納起來,包括病危時不插管、不做多餘急救與延命措施的「尊嚴死」,以及未來亡故後「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真切的情感之下,滿是對子女的愛。

也許對某些較為傳統的的長輩來說,瓊瑤的公開信似乎有點激烈,但如果了解瓊瑤是因為歷經長期照護失智的母親和先生,才有這番體悟,就不會感到驚訝。對很多面臨身體退化的青壯輩來說,這封公開信讓人心有戚戚焉,說出許多曾經暗自思量,但尚未說出口的念頭。

生死大事,若非親身經歷過,很難體會箇中百味雜陳的情感。長期在重症病房工作,看遍人生百態的台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黃軒就說:「如果我是一個預言家,那我就會預言,在我們這一生中,一定會生病、會死亡。很多人步入中老年之後,身體機能開始『退化』,也開始思考從職場『退休』,但卻常常忘了該辦理從人世間的『退場』。前面兩個退,你不用去管它,時間到了,身體和老闆自然會告訴你,但是關於人生的退場,你必須要自己去學習。其實死亡隨時都在我們四周,只是我們不願意去面對而已。」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