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父親身教「偷閒」哲理

父親與我一生雖然只有短暫24年的交錯,卻在生活實踐上給我很深的影響——生命中的「需要」,

其實要的不多,大抵柴米油鹽醬醋茶就夠了,可以一半工作一半悠閒;

不要只「得到想要的」,還要懂「享受所得的」,讓自己過得很優雅……

文/游乾桂

這些年來我用力建構了一套有意思的生活哲學,很明確地知道人生有4個「要」,而且堅定奉行。

「必要」的大約只有一件,它叫命。沒錢多半死不了,但沒有呼吸一定活不了,證明呼吸比錢更為值錢。

「該要」的有2件——時間與健康。沒有時間用不了錢,沒有健康,錢就會變成冥紙,證明時間與健康是財富的基礎。

「想要」則必須符合實際,比方說,賺了一筆大錢想買一個包,這種「想要」叫理想;根本沒幾個錢但想買一個包,這種「想要」叫幻想;午餐都沒著落還想買個包,這種「想要」叫做妄想。

常相左右的叫做「需要」。哲學家相信,能活下來的唯一方法叫做吃,大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夠了,這就是「需要」,其實要的不會太多,若有不懂請問顏回,他能幫忙解答。

我的生活哲學簡單易明,很多讀者喜歡偷偷叫我生活大師,這個稱號讓我有點受寵若驚。我好像沒有受過什麼門派的點撥,很自然地從20歲讀書,30歲工作,直到40歲,我開始想著人生是否要一直這樣過下去,可不可以一半工作一半悠閒,好好過日子?50歲之後休閒一詞便入了鏡,承載了人生下半場的意義。「不想只有工作」這個想法,一半是自我覺醒,一半是因為體力真的下滑,賣力工作真不是好事。到了60歲,我許了願,想過得很優雅。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