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因付出而豐富:周文珍樂此不疲的公益人生

「對我個人而言,就是一直要工作到不能做為止,因為這工作實在太有趣了!」

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談話間,時而專業、時而熱情,又像個孩子般俏皮。

歷任心路基金會執行長、聯合勸募協會祕書長,一直到現職,儘管頭銜再響亮,

周文珍都只專注一件事——無論是台灣屏東,還是非洲的馬拉威,只要看見別人的需要,就往哪裡去。

文/李婉婷 攝影/尤俊懿

「會踏上這條路其實只是想幫助家人。」提到投入社福工作的契機時,周文珍說道。

周文珍的外甥於1989年出生時,生理行為表現相對異常,當時社會對於心智障礙尚未有全面性的理解與概念,在陪同姊姊參加心路基金會的義診過程中,她發現原來心智障礙者與其家人是被大眾邊緣化的,後來也才知道外甥是所謂的「小胖威利」病人。就這樣懷著幫助姊姊和外甥的想法,周文珍選擇轉而就讀社工系,一畢業便投身心路基金會,服務心智障礙者家庭與社會教育。

在職7年,歷經組織從零到一的艱難,周文珍意識到,對於小單位的公益組織,需要更多人提供穩定且持續性的資源,服務才能長遠,而聯合勸募協會正是這樣的中介型組織,於是她助人的腳步又跨足至此。在非營利組織深耕多年,在在奠基了周文珍對於社會福利工作所需的土壤跟養分,培養出她對於社會議題的敏感度並提供有效行動方案,導入企業營運規則進行績效管理。

「除了愛心,我們還有專業。」周文珍認為不該只是抱著「同情心」做事,從事公益工作者,更需具有專業知能與創新策略,深入各面向看待社會的供需。專業能量促使周文珍創下許多紀錄,包括成立第一個社區家園與早期療育中心、推動身心障礙相關立法、單年勸募4億3千萬善款。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 畢嘉士基金會前進馬拉威

周文珍從不眷戀頭銜與名利,也不為自己設限,她樂於在每一場「戰役」中實現更多的自我挑戰,面對社會福利這類發展性工作。「雖然這是極大的困境,但是它同時也展開了一個極大的機會。」周文珍堅定地說著,畢嘉士基金會的成立與服務真切地印證了這句話。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