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的悸動與想像

來自法國的白遼士,創作充滿大膽、不羈、奔放色彩,締造有別以往的交響樂美學。

其代表作〈幻想交響曲〉將愛戀的失落與苦痛,化作筆下燦爛音符,

描繪功夫如戲劇張力十足的小說,激發無限幻想的體驗……

文/李明蒨

白遼士是19世紀法國重要作曲家,但要是說到除了〈幻想交響曲〉以外,白遼士還有什麼重要作品,樂迷們似乎一時也說不上來。探究原因,應該和他大膽、新潮的管弦樂法有關,一把將樂迷聽覺推向前100年。正當同時代聽眾尚費盡心思理解白遼士詭譎多端、衝撞傳統的作品之時,他的浪漫革命已在歐洲點燃熊熊火焰。

貝多芬後重大突破 白遼士開創奔放、浪漫美學

交響曲的發展,在貝多芬1824年完成〈第九號交響曲〉立下偉大里程碑之後,成為後繼作曲家難以跨越的標竿,這情況直到馬勒於1888年寫下〈第一號交響曲〉,距貝多芬完成最後一首交響曲的60多年後,才將交響樂藝術再次推向高峰。而此期間,無數作曲家包括舒曼、孟德爾頌、舒伯特等,無不努力創作交響曲,可惜寫出的交響曲無以達到樂聖貝多芬的境界,即便最被看好的布拉姆斯,好不容易歷經21個歲月寫出〈第一號交響曲〉,樂評家評論依然脫離不了貝多芬,稱讚他的交響曲傑出得如同「貝多芬第十號」一般。名家前仆後繼譜寫交響曲,視貝多芬為典範,論超越,恐遙不可及。

面對如此難以跨越的障礙,白遼士以獨創管弦樂法寫出〈幻想交響曲〉,在交響世界成功占有一席之地。他並非來自交響樂發展蓬勃的德奧地區,也許因為是法國人,創作充滿大膽、不羈、奔放的浪漫色彩,投射在音樂中益顯獨特,締造有別以往的交響樂美學。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