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麻醉醫師心頭千斤擔

因為發生了病安事故,醫師才能徹底檢討,從中學習經驗,明天才有機會成為更好的醫師。

病人安全,必須要有人流血付出代價,只是這些代價往往都超過病人還有醫者自身可以承受的。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在悲傷與死亡的面前,我們如何說愛?》主動脈 著、聯經出版

有時候會有人這樣形容麻醉醫師的工作跟機師有點像,機師的工作是將旅客安全地送到下一個目的,麻醉醫師則是將病人安全地護送到未來。飛機的起飛、高空駕駛、降落,就跟麻醉誘導、術中維持、麻醉甦醒有異曲同工之妙;機師操作飛行器,各種電子螢幕告訴他各種資訊,讓機師判斷如何安全地將飛行器飛到另一個地方,麻醉醫師則是利用各種生理監測器,告訴我們病人目前的生理狀況,讓我們協助病人安全地度過手術帶來的破壞還有疼痛。

當時我還是年輕的主治醫師,有一次帶住院醫師一起做心臟手術,當天的病人因為主動脈瓣嚴重逆流,預計接受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主動脈瓣逆流手術的麻醉最容易被疏忽的地方,在於動脈導管所呈現的血壓不是那麼準確。血壓分成收縮壓跟舒張壓,一般的病人我們比較在乎收縮壓,因為收縮壓只要夠高,舒張壓都不會太低,舒張壓代表的是心臟冠狀動脈灌流的壓力,假如太低的話,心臟會因而缺氧導致心肌細胞受傷。但是主動脈逆流的病人動脈導管呈現的收縮壓,會因為管路共振的關係,往往會高估了病人的收縮壓,舒張壓則會非常低,導致心臟灌流不足。因為血壓測不準的關係,這樣的病人麻醉之後,動脈導管的血壓要維持得比平常看到的還要高,才能維持足夠的心臟灌流。

在台灣1個麻醉醫師要同時麻醉4個病人,所以完成麻醉誘導之後,我交代了住院醫師該注意的事項之後,就離開去別的房間幫病人麻醉,等到我忙完其他病人回去之後,我發現病人的收縮壓只有90幾,這樣的血壓對一般的病人是夠的,但是對主動脈逆流的病人已經太低了,我趕快叫住院醫師提高病人的血壓,但是已經太晚了。血壓一路往下掉,我打了很多強心劑,怎麼樣都拉不起來,心臟灌流的壓力一旦不夠,心肌細胞會開始缺氧受傷,受傷的心臟更打不出血液,心臟會因而愈來愈漲,漲大的心臟心室內的壓力會愈來愈高,反過來又壓迫心臟的血管導致血液的灌流更差,落入惡性循環,最後導致心臟衰竭。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