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淺談高齡衰弱

「衰弱」是一種狀態,表示身體多項生理系統的的儲備量下降,超出其年紀該有的程度,導致外界壓力來臨時,無法維持身體的恆定,恢復變慢且不完全。有些老年病患體格偏瘦,尚能自我照顧,只是行動稍慢。因病住院一週後,竟喪失走路能力,甚至只能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這就是典型的「衰弱」。臨床上發現,有「衰弱症」的長者往往需要較多的健康照護及社會資源,比起強健的長者死亡率甚至高達3至5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家醫科醫師葉孟奇指出,造成高齡衰弱的原因是多重的,可以分為內在及外在因子。內在因子例如老化、生理、心理狀態、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生活習慣等;外在因子例如社會、經濟、環境等。兩者會彼此交互作用並促使衰弱的發生。2001年國外學者曾提出5項衰弱臨床表徵:無預期的明顯體重減輕、費力疲憊感、肌握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體能活動度低,若符合3項以上,即認為有衰弱症。

目前有許多生理機轉被提出與「高齡衰弱症」有關,其中「肌少症」被認為與「衰弱」有高度的相關。肌肉質量與強度的衰退,容易影響步態和平衡,進而容易跌倒,造成行動能力下降,促使衰弱速度加速。許多急、慢性疾病及老化的相關狀況,也都會間接或直接誘發衰弱的產生;衰弱又會更進一步使疾病、肌肉質量及相關情況惡化,導致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

「高齡衰弱症」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目前認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規律運動或保持動態的生活型態。規律運動除了可以維持身體功能,也能促進、維持或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功能,並且減緩「肌少症」的惡化,減少跌倒的機會。同時加上適當的營養、控制慢性疾病且戒菸、保持開朗的心情及多社會參與的活動,如此多管齊下,才能減緩「高齡衰弱症」的發生。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