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退休校長為傳承野菜文化借貸百萬 鼓勵孩子動手種野菜

地瓜葉、川七、龍葵、過貓……這些看似平常的野菜種類,實際上卻是在台灣這片土地屹立數千年、沒有經過人為培育或改良的作物。除了富含營養價值,「野菜」也乘載著來自閩南、客家、原住民等多族群過往共同的記憶。但隨著工業化、都市化演進,外來種改良的青菜增多,而原本隨處可見、平易近人的野菜,也逐漸成為被大眾忽視的雜草。

擅長將教育結合地方生態特色,並曾發起「福連國小潛水畢典」、「建安國小螢火蟲復育」的陳木城校長(無敵校長),退休後不僅擔任全國教育退休人員協會理事長,多年來更不斷在體制內推動創新教育,但對於野菜和土地,心中仍有一個未完成的夢想。因此,自2006年退休後,就找了相識 40 年的師專好友、宜蘭森林小學創辦人的陳清枝校長(阿枝校長),共同籌備一所能夠充分結合大自然,沒有課本和圍牆的「野菜學校」。

「野菜學校」預定地位於宜蘭三星鄉,園區初步規劃為四葉水田、原民野菜、葉脈野菜、瓜棚教室等區塊,包括育苗、翻土、種植全程採生物動力農法,也會設立生態廁所和堆肥區,整個校地都會落實生態循環,不噴灑肥料和農藥。目前規劃一日課程如下:

(一)野菜尋寶

透過猜謎的方式,讓孩子或家長在葉脈野菜區尋找對應的種類。此區將種植下多樣的野菜,並預計以葉脈造型設計行走動線,讓體驗課程可以在田間的步道進行,近距離觀察到更多植物細節。

(二)野生廚房動手做

野菜也可以作為餐桌上的美食,而且透過有機、生物動力農法種植,吃起來會更安心。這部分將會由專業的助教及老師,帶領小朋友烹飪採集來的野菜,除了品嚐特殊風味,也體會野菜背後累積的生活智慧。

(三)野菜獵人

野菜學校的旁邊,有一塊原生的荒地保留 50 種以上的野菜種類。會帶領體驗者到探索區學習辨認、採集野菜,進行實際紀錄。

(四)蚯蚓、黑水虻小功臣

野菜學校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從種植、翻土到育苗都用生物動力農法,不用農藥、機械等方式,而是以蚯蚓、黑水虻協助翻土、分解,讓民眾學習最簡單、傳統的種植方式。

(五)一日農夫談

最後,講師會邀請參與課程的民眾分享、發表今天的所做所學及成果,作為課程的結尾。

談起創建野菜學校的動力,校長們多次表示:「以前在不管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我們都有很多未完成的夢想。」「野菜學校」是陳木城、陳清枝校長對於土地文化、實驗教育及農業資源保存的延伸。目前陸續招募志工進行種植及保種作業,然而,創建一所學校除了預定地之外,設備、課堂講師及校地維護都需要一筆龐大的開銷,面對資金短缺,無敵校長雖然已經借貸百萬,卻仍然距離 370 萬的建校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因此,這次想要以群眾集資的方式,希望邀請4000 位參與者贊助者,集結這片土地的力量,除了讓人們重新建立起與大自然的連結,也希望贊助者可以與校長們共同創造一所沒有圍牆、以大自然、荒野為主軸的「野菜學校」,期待這個融合台灣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等的野菜風土智慧可以成功地傳承。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