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見證歷史的百年餅舖——惠比須

位於花蓮市中華路上的惠比須,從日治時期起,就以獨特的甜點風靡全臺。

其口感獨特的「花蓮薯」,曾多次獲得日本天皇青睞,

並在各特產博覽會中贏得多項金牌、銀牌。

走過117個年頭,其香甜鬆軟的滋味,仍在許多人的唇齒間流連不去……

文/廖偲妤 攝影/張裕民

「時光要倒退到1899年(明治32年),那時日本人安富君先生以日本七福神之一的『惠比須』為名,取其『財源滾滾』的涵意,創辦了惠比須屋商店。當時祖父張房遠從桃園觀音來到花蓮打拚,在店裡當學徒,學作甜點。膝下無子的安富先生,看到祖父做事認真又努力,將他當作兒子一般疼愛,並將店內的一半產權交給他,期望他能繼承這家店……。」第三代接班人張舜彬娓娓道出惠比須創始的故事。

餡子芋工序講究 三年研發見證時代盛衰

當時,安富君很想念家鄉的「和菓子」(餡是一種用豆沙做成的甜點),於是起心動念,和張房一同研發,最後用地瓜做出來的餡子芋(あんこいも),就是現在俗稱的「花蓮薯」。這種甜點使用地瓜作為餡料,外皮沒有任何包裹,只加入少許豆沙拌勻,再抹上蛋汁,就送去烘烤。當年為了研發這獨特的口感,曾試過許多地瓜品種都不滿意,最後從日本引進臺灣接枝,歷經3年才研發成功。由於口感獨特,工序講究,在日治時期受到天皇的青睞,因而成為當時進貢天皇的貢品,也在各項特產博覽會中贏得金牌、銀牌賞的殊榮,至今店裡仍保留多面的獎牌、獎旗。

好景不常,臺灣光復後,日本人所留下的資產,都一一被國民政府接收。一夕之間,惠比須的店面、土地、器具皆化為烏有,張房不願打拚下來的心血,全部付諸流水,便努力籌措資金,從政府手中買回所有權,繼續經營惠比須。「原本店面還包含隔壁那家,但手上資金不夠,只能買回現在這個店面。」張舜彬嘆氣說道。

光復初期,臺灣經濟紊亂,百業蕭條,店舖生意也受到影響,門可羅雀。但惠比須仍然堅持餡子芋的製作,除此之外,也賣起糖果、罐頭、奶粉等日用品,以賺取現金度日,儼然像間雜貨店。後來,第二代張健二接手後,才開始有西點、麵包的製作,直到北迴鐵路開通後,帶動了花蓮觀光產業,遊客人手一包又一包的「餡子芋」,逐漸打響花蓮薯的知名度!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