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交趾陶陶藝家吳良斌

座落於鶯歌區永吉街一處看似低調平凡的工作廠房,才剛走入目光已對空間兩側一字排開的民俗人物交趾陶塑像留下深刻印象,此處是交趾陶陶藝家吳良斌的天口窯交趾燒陶工作室,細數古厝系列、鍾馗、菩薩、八家將等主題,更是他近10年來潛心投入所淬鍊出一件又一件的交趾陶創作。

文/紀瑀瑄‧攝影/劉威震

在臺5代陶泥為業 從小就是玩陶長大

祖籍源於福建省磁灶鄉的吳家,以陶泥為業已有21代傳承,對於從小生於陶藝世家,日日夜夜皆與陶土為伍,讓吳良斌笑稱「自己這一輩子跑不掉了!」聊起兒時,就讀鶯歌國小的他每日就從老街家中出發,短短5分鐘的路程不但通往國小更會行經工廠,在鍋碗瓢盆仍以陶瓷為大宗的年代,從事陶業就是一門「看天吃飯」的行業,仰賴陽光日曬的陶土到了下午正好曬乾,因此每回放學固定行程就要先到工廠幫忙父親,「我覺得這就是人生吧,確實吃哪一行飯就做哪一行事。」儘管年紀還小,哪裡懂得繼承家業為何物,卻也相信命定安排,在陶泥之中練就了紮實底子的童年。

吳良斌回憶起寒暑假全天待命工作,一大清早就要把握時間曬胚,跟在父親身邊現學現做的他,那時從未想過有朝一日竟然能將日常陶演變為交趾陶,早期在訂單預購制度尚未興盛時,家中不僅製作一般的鍋碗瓢盆,諸如夜市丟圈圈遊戲的陶瓷飾品也是出自父親之手,「客人沒有看到東西之前都不算數,碰上生意好的時候,就跟商店櫥窗道理一樣,東西放對就會大賣,東西放錯就會滯銷。」看似忙碌的童年生活,偶爾也有調皮搗蛋之時,幾個孩子曾經跑到載滿泥土的牛車後頭挖了一個大洞,弄了沿街都是泥土,簡直就是鶯歌孩子童年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當時做陶,大家都是叫苦連天,以前都還有接鍋碗瓢盆的日常陶案子,塑膠產品出來就沒落了,那時正好是在我成年的時候,再這樣下去連飯都沒得吃了,那時為了餬口我們不談藝術。」昔日陶業的榮景,也在70年代塑膠業興起後面臨了現實的轉型問題。相較其他同學成年之後紛紛從事工商或公教行業,一生從事傳統陶業的吳良斌則深信,生命之中自有轉機,更思索著應該如何帶動傳統產業的求新求變,逐步將陶泥從鍋碗瓢盆日常陶,蛻變製成高級藝術收藏品的交趾陶。

50年的純熟功力 古老技藝再創新路

傳統鍋碗瓢盆日常陶起家,走過陶業榮景卻也見證塑膠興起後的產業沒落,如今68歲的吳良斌,身邊也有小兒子吳中翔這位得力助手,但多年前家中3個兒子其實全都無意接手,儘管吳中翔畢業於鶯歌高職陶藝工程科,卻也選擇在外謀職而非繼承家業,直到有天他意識到,交趾陶怕恐會就此失傳後才決心回家跟著父親「拜師學藝」,開始他的製陶之路,「一代歸一代,如果下一代稍微有傳承感就好教,要不然讓一個年輕人慢慢學絕對不可能,老一輩是傳承,新一代看造化。」在藝術傳承的漫漫長路,老觀念的存在固然必要,但他廣納兒子的新觀念,儘管父子在價值觀上仍有歧見,人生講求緣分的他顯得淡然自在。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