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苗奶奶的魚香茄子

 

跟著大環境一起體驗各種變化,等到時光流逝之後再回望時,

等於當了一回坐在頭排的觀眾,近距離地觀賞了這齣歷史好戲。

文‧攝影/袁皖君

甫見到苗奶奶便感覺到她的雙眸炯炯有神,充滿活力,讓我相當好奇苗奶奶的過往曾經歷過什麼特別的故事,又或者曾經從事何種特別的工作。

她身上散發出的氣質和氣勢與那個年代的女性不太相同,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味道。

因工作來臺 職業為電報員

苗奶奶本名苗行芳,出生於民國20年,出生地點是當年的北平,現在改稱為北京。她在北京出生長大,19歲來到臺灣定居。問她當時為何會到臺灣來?她爽快地回答:「我那時在國防部的無線電報部門工作,當時負責管轄的是李宗仁,我是第二梯部門。國民政府遷來臺灣,我就跟著來了,家人全部都在北京,就我一個人去。」原來,苗奶奶曾經受過正統的電報訓練,懂得使用當時的電報密碼,詳談之中也讓我開了眼界,了解當時關於情報的神祕世界。「當時沒有電話,什麼急事都會透過電報來通知,當時電報是1字4碼,訓練2年,頭1年是學打電報,第2年是學怎樣修理機器。那時電報很受歡迎,但因為很貴,所以我們要學著如何把消息用最少的字傳遞出去。」在那個年代,電報多半掌握了不少祕密的資料,因為沒有電話所以任何重要的情報也必須靠著電報才能傳達,從事電報工作算是相當重要的職業。苗奶奶會走入這一行或許多少也受到當時身為北京郵政局長的父親的影響吧!

嘆現代圖方便 懷念以前舊時光

「父親當時身為郵政局長,那是很威風的事,而當時許多重要文件都還依賴郵局,所以他等於掌握相當大的權力。我們從小住四合院,是胡同兒裡面的深宅大院,遠離了外面的馬路通道,很安靜。那時候不少人家住四合院都會主北房當主家,然後把其它幾院租出去。我們家也有一間房是完全拿來堆雜物跟煤炭。那時候煤炭都是一次就叫整年分的,沒地方放只好放進房子裡,因為很重所以要一個工人運煤。那時候很多事情需要請人做,工作很多,哪像現在這樣因為方便,幾乎都電腦化,結果很多人都沒工作了,因為需要人力的工作也少了嘛!」她回憶小時候連「水」都要靠小販去蓄水塘打水,裝了一大桶,然後用裝水的車推著挨家挨戶倒水到每家的水缸裡。「我還記得那時北平的房子是磚瓦做的,房子都是灰的,廟是紅的,磚都是用水磨磨到對縫那樣,就能百年不壞。」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