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快樂琴手陳上惠的生活哲學

下午4、5點,走過基隆的義二路,聽到自立書店裡傳來陣陣音樂聲,仔細一瞧,居然是老闆陳上惠親自演奏的鋸琴,特殊的樂器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細看,後面的書櫃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一時分不清楚是書店還是音樂廳。

文/Morgan 攝影/劉威震

今年已經98歲的陳上惠,是基隆第一家中文書店「自立書店」的創辦人。閱讀之外,音樂是他最大的興趣,除了自己專研鋸琴彈奏方法,中山琴、中提琴、小提琴、南胡等樣樣都難不倒他。每天下午固定到自立書店門口「以琴會友」,只要有興趣詢問,樂於分享的陳上惠,完全不藏私的教學,甚至吸引到大陸客人也變成他的學生。

辦報遇阻 轉而開啟書店之路

黃埔軍校畢業的陳上惠,民國34年跟軍隊抵達臺灣後決定退伍。當時政府會協助退伍軍人轉業,或是給3百斤白米當作退伍俸,剛好同一軍部的副軍長也要退伍,於是召集了20幾個退伍同僚一起湊錢創業。

因為當時推動地方自治,各地舉辦選舉需要宣傳工具,因此他們決定辦報――自強日報,可惜當時多數人受日本教育,中文尚未如此普及,敵不過當時的中央日報、新生報,「早起發出去,下晡還是原封不動」,後來把編輯部移到基隆,稿件寫好傳到臺北都天亮了,報紙中午才印出來,更沒人要看,苦撐不久只好放棄,頂讓給當時的臺北市市長吳三連(就是後來的「自立晚報」)。

沒想到,一起創業的副軍長這時突然中風去世,群龍無首又沒錢,也錯過政府轉業的時間,生活頓入困境。幸虧陳上惠意外看到基隆市政府徵求報業人員的告示牌。因為基隆早期是郡役所,當時省政府派石延漢(基隆第一任市長)來成立市政府,同時也成立基隆日報,陳上惠因此被聘為基隆日報的資料室主任。

為了基隆日報需要大量的資料,陳上惠常常要跑到臺北市的報社借調資料,沒想到竟然碰上民國36年的228事件。他還記得當時跟一位編輯坐火車到臺北時,沿途聽到很多候車室裡發生打架事件,火車上氣氛緊繃,當時因為窮,身上還是穿著軍服,排隊時很多人都主動避開他們,等到了臺北車站,剛好遇到有人指著陳上惠,準備要衝過來打,他情急之下脫口用臺語說:「你黑白講!」才躲過一劫,後來還躲在火車站一晚才跳上旁邊的車回家。

然而,回到基隆後,當時的市長石延漢因228事件被調回臺北,基隆日報取消,陳上惠也失業,連落腳處都沒了,只好另尋出路。他和一位以前的同僚周先生發現一間破爛的空屋,徒手開始整理,從變賣妻子嫁妝的金手環,採買木頭及鋸子自己釘著簡陋的書架,準備開店賣書。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