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藝人譚艾珍 樂觀陪伴失智親人 共譜生命動人回憶

藝人譚艾珍在人生一甲子的歲月裡,不但演活了《昨日的記憶》電影中的失智老人,現實生活中更有兩度照顧失智父親與婆婆的經驗,戲裡戲外都擁有過「失智人生」的她,比起一般患者家屬,有著更多樂觀正向。

文/紀瑀瑄‧攝影/劉威震

順著父親 玩起角色扮演遊戲

「國共內戰時,我父親是地方上的剿匪司令,為了不讓共匪入侵到縣裡頭,凡是任何說不出來頭的人,當場抓到便要帶到江邊斬首。國民黨失守後他想盡辦法先行逃到廣東,把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留在家鄉,因緣際會透過一位從事岩鹽出口的女士,以挑夫名義讓他搭上貨船進入香港,最後逃到臺灣才在公賣局謀得副廠長一職,終其一生過著奉公守法的自律生活。」

譚艾珍坦承幼時總是覺得父親愛把當年的「豐功偉業」掛在嘴上,小小年紀的她哪裡懂得父親逃難時的艱辛,更別提父親當年在江邊處決無數人士的殘忍過程,但這些往事,竟然是從父親失智後才從頭說起。在中國早有妻小的父親,來到臺灣時也年過半百了。父親罹患失智那年,譚艾珍十八歲,算一算父親也有七十歲了,起初父親因為糖尿病必須截肢,隔年又引發其它病症,當時完全不懂失智為何物的她,直到有一天父親把她當成「小姐」,這才隱約感覺到父親真的不太對勁,「父親失智之後,我就跟他扮演假裝遊戲,我扮演小姐去跟他聊天,以前因為自己年紀小也不懂,只覺得這麼做很好玩。」

也許是父親歷經國共內戰,內心創傷所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使然,讓父親在失智後變得十分缺乏安全感,譚艾珍表示父親有著很大的恐懼感,還會要她把屋內所有窗戶貼上膠帶,只因父親覺得那些曾被處決的人會沿著窗邊縫隙爬進屋內,「對於家鄉的人而言他是守護神,可是對於別人來說他是魔鬼。」正因為父親將譚艾珍視為照顧他的「小姐」,卸下武裝讓她得以透過不斷地與父親談話,循著父親給的「線索」,找回了在中國的兩位姐姐和其它家人,將另一個遠在故國的家族版圖拼湊完整。

生活環境大遷移 婆婆出了大問題

譚艾珍從沒想過,在她三十多歲時,會再度面臨婆婆失智。由於分別從事航空科技產業和貿易產業的長子與次子相繼移民美國,公公和婆婆隨後也一同赴美,住進高級山莊的獨棟洋房裡。

曾在中興大學英文系擔任教授的公公,講起英文自然是溜得不得了,每天四處串門子,但婆婆可就不一樣了,「婆婆是逢年過節一定要做點心的廣東媽媽,搬到美國之後所有電器用品都不會用,連傳統菜市場也沒有!」婆婆頓失生活目標之下只能在家發呆,即使後來搬到唐人街也為時已晚,不到一年時間便出現退化,大家只好再次舉家搬遷回到臺灣。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