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早期失智有跡可循 預防重在延緩退化

一位年過七旬,患有輕度失智症的女士,因為懂得以正向心態與失智共存,就算朋友聚會席間總是笑她忘東忘西,她也能夠幽默自嘲,說自己「就是失智才會這樣!」常言道:「及早就醫才能及早預防。」但要如何說服長輩就醫,這下成了子女的大哉問!

文/紀瑀瑄‧照片提供/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

把握四大原則 讓長輩安心就醫

上一秒還記得,下一秒就忘記,許多失智症患者就是完全活在當下。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提醒民眾,當家中長輩開始懷疑東西不見或是被人偷走,其實就是一種警訊,此時不要覺得長輩怎麼老是疑神疑鬼,而是儘快安排一天帶著長輩就醫,才不會耽誤了醫療最佳介入時機。

早期就醫有助於早期發現失智症,也能儘快制定因應策略,但要如何說服長輩就醫?在本篇章中,三位醫療專業人士也分享多年來接觸失智患者與其家屬的經驗:

一、失智要看哪些門診:

並非每個醫療單位都設有記憶門診,那麼家屬又該如何選擇要掛什麼科別?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神經科和精神科的醫師都具備相當臨床經驗,目前許多輕度失智患者當中又以憂鬱症為大宗,定期追蹤、逐步改善憂鬱的病況也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的惡化。

民眾也可透過台灣失智症協會所建立的網站,找尋具有失智門診專長的醫師。

二、失智不是丟臉的事:

早年社會大眾對於失智尚無深入瞭解,也總是將失智與痴呆劃上等號,造成長輩覺得要是得了失智就是丟臉的事,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以多年失智門診臨床經驗建議,適時安撫長輩記憶變差可以透過一系列的檢查,證實是否罹患失智或只是正常老化,但其也呼籲看病一定要「看本人」,而不是由家屬代為掛號和就診,家屬可在看診之前事先轉交紙條,將長輩所產生的狀況逐一寫下,醫師也能事先瞭解患者狀況。

三、長輩就醫子女陪同:

徐文俊則建議長輩就醫最好是由同住長達三個月以上的子女陪同,以利醫師深入評估長輩日常生活情況,若由非同住子女口述有時反而容易低估病況。子女可用自己要就醫為理由,或是說服長輩接受目前政府推廣的「老人健檢」,前往醫院也要記得一併攜帶各項歷年病史和用藥資料,包含抽屜內的備藥都要全部找出來,「老人有時候也搞不清楚吃什麼藥,做一大堆檢查都很冤枉,其實只要知道他有服用哪些藥物,如果症狀是由藥物引起的副作用,那就找出它的源頭。」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