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黑膠復活記

三十年前式微的黑膠,到現在卻慢慢成為一種生活的享受,

黑膠雖然已然稀少,但臺灣北中南各地皆可挖寶。

黑膠是熟年文青時光機,在唱盤旋轉間,一個世代的面貌也油然而生。

文/鴻鴻

走進唱片行,不難發現早已式微的黑膠唱片逐漸回流了。三十年前被體積小、容量大的CD全面取代,如今當CD又被更廉價方便的串流音樂打敗時,黑膠竟然敗部復活,逐步「蠶食」了原被剝奪的架位。許多新專輯,即使黑膠版本的價格比CD貴一倍,仍然大受歡迎。唱片封套裡往往還會附贈同張專輯的CD或串流網址,讓買了黑膠的人,也可以享受隨身聽的便利。

但是對許多人來說,最迷人的還是古董黑膠。自從妻子送了一臺手提式唱盤做我的五十歲生日禮物之後,我開始跑二手唱片行,把大學時代一股腦淘汰的那些唱片,一一買回來。二手唱片價差極大,有昂貴的名盤,還講究產地及版次,也有不見經傳的演奏者和冷僻的曲目,可以用百元以下的價位購得。

雖然有人言之鑿鑿,黑膠唱片的音質、音色遠較CD來得豐厚、溫暖,但我更喜歡用黑膠聽一些早期錄音,甚至是單聲道的錄音,特別有風味。如卡羅素的歌劇演唱,爵士酒吧的現場演奏。旅行時,拜訪每個城市的黑膠唱片行,也成了行程中特別有趣的部分。布魯克林的露天黑膠市集,美金一到五元就可以挖到寶,最是黑膠迷的天堂。在紐約買到周采芹(早期走紅好萊塢的華裔女星,從話劇《蘇絲黃的世界》演到《○○七》、《喜福會》、《藝妓回憶錄》)中英交雜的歌曲、在香港買到陳寶珠的粵語歌、在臺灣二手書店買到周璇,都是難得的際遇。看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黑膠產品,竟落腳臺灣,度過它們的最後一程,就像收養流浪貓狗一般。甚至有些數十年的唱片,到我手裡才第一次拆封,也是人生的奇妙機緣。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