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百年餅舖林金生香 用麻芛,量身定做在地好口味

「這是麻芛湯,一般會加小魚乾跟地瓜中和麻芛本身的苦味,夏天無論冷的、熱的都很消暑、下飯。」

頂著三十四度高溫,獻上一碗盛裝滿滿綠葉和香甜地瓜的麻芛湯,

林金生香主人林宜勳的在地人待客之道,

也透露出這間百年餅舖在臺中南屯老街經營超過百年歷史的法則—熱情好客、真材實料。

文/紀瑀瑄‧攝影/蔡世豪

百年餅舖推陳出新 麻芛甜點大受好評

麻芛,又稱麻薏,是盛產於夏季的臺中特產,更是許多老臺中人早年的在地好口味。因現代人工作繁忙,加上麻芛處理手續繁複便逐漸被遺忘,許多新一代的年輕人甚至沒聽過麻芛這個詞。「要把葉片挑起來,再用手撕開,每個葉脈都不能要(只取葉面),光撕葉片就很費工,可能要花一整個早上處理,去苦水的步驟若沒有做好,味道就會很苦,如果認真去苦水,其實是不會苦的。」聽著林金生香第五代傳人林宜勳一邊描述,和手中一邊不斷重複地動作,不難想像要歷經多少繁複手續,方能製成一碗麻芛湯或狀元糕。

早在西元二○一二年,第四代媳婦陳富美歷經多次研發測試,顛覆大眾印象首度將麻芛製成狀元糕,麻芛的略苦口感,恰好中和了狀元糕的甜膩層次,也成為店內深受客人好評的獨創糕點。「我們每吃到的一塊糕餅,都是用大量手工撕出來的麻芛葉片所做成的。」談起這段歷史,林宜勳臉上露出一絲以自家糕餅為榮的愉快神情。

創立於一八六六年的林金生香,走過近一百五十個年頭,林宜勳的夫婿林玉凡聊起關於店名的軼聞,「其實根本沒有林金生這個人,最早日治時期商業營業登記文件的正式名稱是叫『金生香』,因為我們姓林所以招牌就圈起來,可是時間一久,外框的圈圈掉了,最後就變成『林金生香』。」原來,第一代林旺生在「犁頭店街」(現今的南屯老街)販賣自家製的手工麵條起家,第二代林阿塗則增賣糕餅,但其製作的麵龜因技術精湛,被老南屯人暱稱『麵龜阿塗』打響名氣,「當時麵粉跟砂糖是配給品,我們剛好是這條街的配給站,可以拿到足夠的麵粉跟砂糖,所以大家乾脆直接把原料交給我們做麵龜。」林玉凡的一番話,時光似乎回到早年廟宇祭祀興盛時,麵龜訂單供給大量的繁華榮景。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