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日日用打鐵店千錘百鍊 鍛造百年真功夫

從農業時代以製作農具為主,到現在隨著社會變遷,

日日用打鐵店轉向製造家家戶戶,乃至小吃店、餐廳都會用到的刀具。

雖然面臨工廠大量生產的壓力,但聽著耳邊傳來打鐵的叮叮聲,

相信這已傳承百年的打鐵技術,如今仍會持續下去。

文.攝影/盧巧勳

走進新莊老街,一邊體驗舊日情懷,一邊回味著往昔。此時,耳邊傳來打鐵的叮叮聲,宛如敲醒時光的大門,帶我們回到100年前的新莊,見證一段綿延至今的台灣打鐵史。

調整心態 發揚傳承打鐵技術

新莊,除了是台灣早期開發的地點之一外,以前也是稻米的主要產區,附近居民多以務農維生,因此製造農耕用的鋤頭、鐮刀、耙等打鐵鋪多選擇在此開業,而這樣的地利之便,也成了王崇德的祖先從福建渡海來台後的落腳處。

提起新莊打鐵的王家,可說是赫赫有名,在王家來台前,家族中就有人從事打鐵的工作,於新莊定居後,王崇德的祖父王金磚,便在民國前3年創立了「金日用打鐵店」,許多曾在士林、瑞芳、雙溪從事打鐵業的老師傅都曾在此學習。因王金磚打鐵技術精湛,當時吸引了不少日本人前來見學,甚至獲得了「新莊打鐵王」的美譽。

細數當年打鐵的盛世,王崇德言談中流露出感慨,「我們家族在新莊落地生根約一百多年了,以前的祖厝就在對面,我的祖父總共有5個兒子,我父親是年紀最小的,所以在分家時沒辦法分到房子。這並不打緊,但沒分到房子反而分到債務,因此我們全家只能先住在祖厝的閣樓。當時由大伯和父親一起經營『金日用打鐵店』。而後因緣際會,父親才買了現在這間房,並開了『日日用打鐵店』。」

王崇德是家族中如今仍從事本業的人,也是百年打鐵技術的傳承者;但提起小時候在店裡幫忙的生活,王崇德不禁笑著說:「我從國小5、6年級就開始要幫忙削刀,若要讓刀口又順又利,這個步驟絕不可少。但以前削刀不像現在有研磨機打磨,完全得用人工,但還是小學生的孩子哪有力氣,常常做一半就手痠了。很羨慕其他小朋友,放學後書包放著就可以出去玩,我卻得在店裡幫忙。」回憶起這段時光,王崇德坦白地說當時不是很想繼承家業,「一來是叛逆,二來是有點跟老人家嘔氣,覺得世界這麼大,各行各業難道沒一樣我能做的嗎?只能說當時的想法很好高騖遠。」

世代交替 從打鐵店看台灣的發展史

或許是小時候辛苦的記憶太深刻,也或許是想要證明自己能出外闖蕩,直到結婚接家業前,王崇德並沒有從事與打鐵相關的工作。「我當兵前不想在家裡做,當兵後也想去外面闖,當時覺得和老人家的觀念不合,後來是爸爸說他也老了,希望我回家,才回來的。」

剛繼承打鐵店時,與父親有過一段磨合期,並不是那麼順利,「因為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老一輩的思想和我們畢竟有出入,老人家比較保守,而年輕一輩希望創新,像工作器具的更新、改良等。我覺得既然要做,就要有企圖心,像某樣機器我覺得工作上需要,我就會買,但老人家會覺得不要太浪費,這時候我會請爸爸一起來試用新機器,從實際操作中讓他感受到好用的地方,久了他也就不會再反對了。」為了找到方法與長輩溝通,王崇德試著提出他覺得有理的建議,「其實也是因為我爸爸比較不固執,算是開明的人,所以溝通才會比較沒有阻礙。」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