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講話不用大小聲 聽力保健從日常生活做起

什麼是重聽?一般而言,能夠清楚聽到二十五分貝以下的聲音,屬於正常聽力範圍;若大於二十五分貝以上,依聽損程度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重聽,對未來的生活起居產生不便,因此應及早建立正確的聽覺保養知識,是預防重聽、控制重聽的不二法門。

文/曾詠蓁

臺中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耳鼻喉科主任劉博仁表示,重聽已不再是老年人專利,他的門診中曾經治過一位十五歲的年輕病患,因成天掛著耳機聽音樂,導致聽神經損傷。造成重聽的主因有三種:

一、噪音:長期處於高分貝的環境,是重聽發生的重要原因,劉博仁表示,臨床上發現,男性重聽的發生率高於女性,這是男女工作環境不同使然,例如車床工人、軍人、機場後勤等工作,通常是由男性擔任,這些工作的環境噪音較大,若雇主沒有給予防音式耳塞,工作者的聽神經長期受噪音傷害,晚年時就容易引發重聽。現今的夜店、KTV工作者,長期暴露在巨大的音量當中,也屬於重聽的高危險群。劉博仁八十多歲的父親曾是軍人,年輕時在外島服役,常聽砲擊聲,因此成為重聽患者。

二、自然老化:重聽就像白內障、老花眼,是人體自然老化的現象之一,只是每個人的症狀嚴重程度不一。劉博仁表示,調查顯示臺灣五十歲左右的熟齡人口中,約有二五至三○%重聽困擾者,到了六十歲,升高為三○至四○%,到了九十歲,高達八五至九○%的人有重聽問題。

三、病理因素:有時因為病毒感染、內耳聽覺細胞痙攣、發生血栓栓塞(耳中風)、內耳神經腫瘤壓迫、自體免疫疾病、因外力等各種原因使耳膜破裂,都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三天之內發生的聽力下降,需經耳鼻喉科醫師確診)。這是一種耳鼻喉科的急症,需把握七天的黃金時間找出病因並治療,才有機會挽救聽力,以免發生永久性的耳聾。

熟齡重聽屬神經性 助多聽器保持好生活

然而,有些聽力損傷是可以恢復的、治療的,聽力損傷分為兩種類型:

劉博仁表示,熟齡長輩常見的重聽問題多屬於神經性的聽力障礙,無法透過手術及藥物改善,但有控制惡化程度的機會,我曾治療過一位重聽患者,六十多歲時聽損已達中度等級,到了八十歲時,依舊維持在中度,沒有往重度聽障的等級邁進。

就醫的好處在可以釐清聽障的類型,找到治療或控制的方式,即使聽力損失已不可逆,但可以透過配戴助聽設備、生活與營養的管理,會使重聽對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延緩聽力下降的速度

助聽器如何挑選?

有些長輩覺得戴助聽器看起來更顯老、代表耳聾、怕依賴助聽器而使聽力下降、覺得價格太高等因素,影響了配戴的意願。研究發現,熟齡者從聽力退化起始到終於想要配戴助聽器,長達六至八年,這段期間若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與人溝通,聽神經辨識語言的能力會下 降得更快。因此聽神經需要常常接受刺激,以延緩聽障惡化的速度。

劉博仁建議家人、醫護人員勸導長輩時,應避免讓「戴助聽器」與「耳聾」的形象畫上等號,用「預防聽力下降」的說法來說服,較可能提升長輩配戴的意願。

助聽器的選配需要量身訂做,不是愈小、愈隱密愈好,需考量使用者的聽力程度、生活需求、年齡與手部靈活程度等條件,綜合判斷,以訂製符合個人需求的助聽器。目前助聽器的外觀有口袋型、眼鏡型、耳掛型、耳內型、耳道型、深耳道型,電路技術方面有傳統的線性電路、電腦程式控制、音質最佳的數位式助聽器等,不同的助聽器有其優缺點,應該與專業醫師充分溝通後選配。劉博仁表示,曾有病患因為由非專業人士裝置路邊攤的助聽器而導致耳膜破裂就醫,建議還是尋求大廠牌為佳。

助聽器的價格從數千元到數十萬元都有,價差很大,目前政府有針對由醫師確診為聽損、需要配戴助聽器的患者給予助聽器補助,單耳或是雙耳皆可申請,一般戶雙耳補助達一萬元,低收入戶雙耳補助可達兩萬元,可洽居住地的區市鎮鄉公所,了解更詳細的補助辦法。

保養聽力簡單五大招

在生活中,該如何保養聽力?劉博仁分享五種方式,讓民眾遠離重聽的威脅。

一、避免噪音環境:噪音是聽神經的一大殺手,因此,從年輕時就應避免常處於噪音環境,更要戒除常用耳機聽大聲音樂的習慣。若是工作環境無法避免,就需要戴防音式耳塞。

二、定期檢查聽力:若發現聽力已經受損,要半年檢查一次聽力,監控聽力下降的程度,及時補救。

三、別自挖耳屎:耳屎含有溶解酶,與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混和,會使耳道呈現微酸環境,預防病菌、黴菌滋生。自挖耳屎或是請美容院幫忙清,若耳耙子不衛生,反而會引發感染。覺得耳屎太多或是有油性耳屎,應請耳鼻喉醫師幫忙處理,較為安全。

四、戒菸、戒酒、別熬夜:菸當中的尼古丁會傷害腦部微血管,進而影響內耳循環,使內耳細胞受損;酒、熬夜也有類似的情況,最好戒除。

五、補充營養:補充含DHAEPA的天然魚油、維生素B群、銀杏萃取物、輔酵素 Q10 等營養素,可以促進內耳及腦神經的循環、降低損傷、增加穩定,每天應適量攝取,有助於保養聽力。

與重聽者溝通有技巧 多用同理心

聽力損傷是漸進式的,往往患者不易察覺,而是周遭的人較早發現,所以許多重聽的長輩都是由兒女硬拉著來就診。劉博仁提醒患者和其家人,當發現患者聽力大不如前,例如電視聲音要轉到很大聲、與人溝通時需要對方放大音量一再重複,代表有重聽的跡象,最好儘早就醫確認。

其實,重聽對長輩的生活影響頗為巨大,與人溝通發生困難,周遭人未必能體諒,當家人說話時很大聲、顯現不耐煩的態度,可能會使長輩陷入憂鬱的情緒、在人際關係上更為退縮;也會影響長輩的安全,走在路上沒聽到汽機車的聲響,可能閃避不及、發生車禍。

這時家人除了要鼓勵長輩就醫治療和配戴助聽器持續與人溝通外,也要有一顆同理心――我們每個人都會老,都有器官功能衰退的一天,屆時希望別人用何種態度與我們應對?所以在跟重聽長輩溝通時,須多些耐心、放大音量、重複多說幾次,讓他能夠聽清楚,尤其態度要保持平和,才能增加長輩與人互動的信心。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