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照護科技的深度省思 如何讓失智輔具人性化?

荷蘭與一些歐洲國家發展出來的失智輔助科技,往往給人溫馨、人性化的感受,

不會在購買後,成為失智者住處「熟悉的陌生朋友」。

這些科技成品成功關鍵在於研發下功夫,靠有效溝通、合作,

以及不斷發展新的對話方式,真正落實「科技始於人性」。

文.攝影/張馨方

不久前,荷蘭失智照顧專家來台講習,在會議快結束時特別展示專門陪伴失智者的機器人Tessa,這機器人外表看來像花瓶,很炫!根據使用者個別條件與需求設定軟體內容,可以問安、提醒吃藥、播放個人喜歡的音樂等,立刻吸引眾人目光。隨著技術提升,目前失智機器人的容量和運算能力也一再提升,端視使用者想要什麼樣的功能;然而問題在於失智者想要什麼?由誰觀察判斷這個問題的答案?由誰決定用什麼科技,想達到什麼目的?執行效果又如何?

荷蘭講師在研討會上詢問在場的人有什麼想討論的問題,結果,不意外的,在一陣寂靜後才有人舉手問:「你們這個多少錢?」提這個問題不意外,這是我們遇見外國人最常提的問題之一。說實話,有時這個問題頗讓等著討論的外國人失望。

這問題並沒對錯,因為我們在意成本;但長照科技一再對話交流,「你們這個多少錢」真的是發展進步,帶給失智者與照顧者生活品質最優先思考的問題嗎?有的時候,在台灣的專業研討會上,主管官員應邀總結,常說「國情不同,我們得考量在地文化」等說詞,然後拍手散會。國情不同,也沒對錯,可是不同在哪裡?我們應該在研發過程中,真的嚴謹且有根據地考量國情差異,而不是在花了很多錢採購後,才逐漸發現國情不同。

機器人如何幫助失智者?

其實,成品只是個結果,是許多人經過必要的研發過程產出的結果。然而長照比起飛機、汽車、冰箱、果汁機等產品研發,更重視人的感受和習慣,尤其是要提供給失智者使用的輔助科技,更需涵蓋文化、個人處境、照顧者等多重因素。台灣長照機構買了不少科技設備,使用狀況卻常常不盡理想,儘管多數人不是故意要浪費,卻仍造成不少浪費。這個問題背後更值得關切的不只是財務,而是科技到底帶給病人什麼影響?對失智者來說,往往不僅沒有加分,還可能因裝置使用不當而減分。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