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知足常樂 人生圓滿

清明節是個慎終追遠的節日,除了追思先人,也很適合思考身後事如何處理。

親手描繪人生的終點,是我們在人生的盡頭所能做的最後一件事。

及早安排,心裡較為踏實,也不讓家人擔憂。

《老後練習簿:終於可以自在過生活》丘榮襄 著、四塊玉文創出版

清明節、骨灰、寶石

4月4日,是兒童節,恰好也是掃墓祭祖的清明節。彷彿提醒人們,用心疼愛兒孫時,也要重視種種老人問題。

就在清明節這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很有意思的新聞。親人的骨灰再次經過高溫燃燒後,利用高壓縮減體積的技術,可以凝結為一元硬幣大小的球體,形成好看的寶石。一名逝者可以化身為很多顆這樣的圓珠子,可以放在家裡祭祀或當作紀念品收藏。這一則新聞報導把我的思緒一下子拉到很遙遠的印度。

有一年暑假,我在印度半島旅行,一個酷熱的早晨,我沿著寬廣的恆河散步。有風吹來,空氣中有一種東西燒焦的味道。我好奇走下河堤,看到不遠處有人在辦喪事,正在焚燒屍體。一般印度人的習俗是,屍體燒成骨灰後,直接把骨灰灑在河裡,任河水沖走,不像台灣人一樣,把骨灰供奉在寺廟或納骨塔裡。

那天早晨,我一共看到3戶人家把親人火化後,讓骨灰隨著恆河河水漂向大海。而附近的河中,不少印度人維持早起後泡在恆河河水中淨身、拜神的儀式,一點也不介意與死人的骨灰同在河水中漂浮。

回想到這裡,我笑笑,佩服印度人瀟灑看得開。

出發,探視在天之靈的父親

接著,我騎摩托車出門,前往區公所經營的「生命紀念館」祭拜我父親的骨灰。

站在父親分配到的小小格子前,我凝視骨灰罈子上父親的照片,他死前的叮嚀彷彿又在耳邊響起:「我不要燒成灰,我要用土葬的。」

那年,台灣各縣市政府還沒有禁止土葬的規定,我在區公所所屬的公墓裡幫父親申請到3坪大小的土地,把父親妥善埋葬了。

每一年清明節,我都用心整理父親小小的墳墓,買他生前愛吃的潤餅祭拜他。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