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名揚國際的光影詩人李屏賓

李屏賓憑藉一身的攝影好武藝,

隻身闖蕩,讓眾多國際名導指名合作,

不但奪得二一六年的柏林影展銀熊獎,

還成為MoMA為亞洲電影攝影師舉辦專題影展的第一人。

到底在台灣電影低迷之際,他是靠著怎樣的信念和哲學,

綻放獨特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陳珮真  攝影/劉威震

起和電影的緣分,李屏賓悠悠回想童年的鳳山,「小時候眷村門口有個竹子搭的小戲院,經常放電影,像是《碧血金釵》、《五毒白骨鞭》等香港武俠片,是于素秋、張英才、曹達華等人拍的黑白片,有時會有一點簡單的特效,比方月光俠一定要月亮出來才有力量,要去營救弱勢什麼的……可以說,電影對我從小就有一種魅力,深深吸引著我。」

國軍遺族 從小好奇

在電影中找到慰藉與魅力

在家中排行老三的他,笑稱自己是「兄弟姊妹各一人」,父親於八二三砲戰殉職,全靠母親拉拔5個小孩。大約10歲左右,他隻身離開高雄鳳山,北上進入木柵的國軍先烈子弟教養院寄讀。聊到童年的艱辛,他淡然笑道:「那個年代誰不辛苦,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但是,請他給身在困境中的年輕人一些建議時,他卻又認真地說:「我個人覺得人生是悲觀的,本來就有很多痛苦和無可奈何,不過,一旦明白後,反而會更樂觀,如果自己不振作,也不會有人可以幫你,是不是?人很多時候都是要自己面對一切,只有自己能夠幫自己。」

基隆海專畢業後,李屏賓原本想去當海軍,可是對電影還是有種嚮往,剛好中影在招生,就去參加考試,「1977年進入中影後,算是當攝影學徒吧,大約有4年時間,每個月領的是車馬費2千元,此外就是每天開工時會領一點零用金。說真的,在艱困的環境下,對電影這件事是真的很愛,才能付出時間去學習、去琢磨。」

在中影工作之餘,李屏賓常用工作證到中影旗下的梅花、大世界等電影院,看了很多免費的中外影片。對他來說,電影世界一直有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他靠近。「每個人也許會有孤獨,或是有話卻沒地方說的時候,看電影有點像是看別人的夢,讓你看了可以紓解一下,讓你舒服一點,孤獨的人在戲院裡,可以享受到一種平常沒有的經驗。」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