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建築如何說話:形式、再現與意義

9月開始,高美館推出「感覺」建築系列跨領域講座,前兩場帶領聽眾穿透建築剛硬的外表,挖掘到了建築感性的那一面,這次將對建築的認識層次更加提升,以設計活化建築,使其具有生命力。本次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賴仕堯教授,於9月24日週日下午2:00-4:00高雄市美術館地下1樓演講廳主講《建築如何說話:形式、再現與意義》。免預約免付費,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

主講人賴仕堯教授以擬人化的方式賦予了建築生命,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帶領觀眾一同挖掘經過再現的建築風華。賴教授提到,現今很多的建築都有其背後隱含的意義,人們需要透過觀察才能察覺到這些衍生的意涵。例如建於清代的城門為何在戰後被改變式樣?大學校門口的建築為何被批評不能代表學校形象? 這些問題屢屢的點明了建築其實是會說話的,但是建築說了什麼?怎麼說?說的話有什麼重要?建築的形式是否具有與生俱來的意義?或者意義是透過特定的機制被建構起來?建築的解讀不應只看建築本體,還要看建築在媒體中的呈現。這些問題透過媒體重新被大眾檢視,進而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次演講將討論建築如何透過不同媒體中的再現與意象來生產意義,以及意義如何建構特定的社會效果。

賴仕堯,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專長領域在建築設計、建築與城市歷史及理論、城市形象、 風水與地景等。建築在空間與形式上皆有其特別的訊息與意義,而這些皆來自於歷史與文化經年累月的累積,隨著資訊媒體的革新,建築的意義有了不同的附加價值與建構,建築空間與形式的訊息與意義為何,讓賴教授帶領觀眾一同來挖掘!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