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人生七十不嫌晚

人生下半場,捨棄過去對家庭的依賴,才是明智之舉。

重視家庭、愛護家人當然重要,

但與營造下半場的人生並不衝突。

《五十歲豁然開朗:開啟人生下半場必備的知性生活術》外山滋比古 著 邱慎 譯 蔚藍文化出版

健走的樂趣

任何人都希望能夠抗老,經常維持頭腦清晰與身體健康,因此思考什麼活動對身體較有益?不用花錢,又不受時間、場所限制,能夠輕易實行的,莫過於散步了。

經常有人說:「病從腳起。」要鍛鍊腳力和腰部,必須從散步開始。但是「為健康而走」,似乎有點冠冕堂皇。若能別無所求,想走就走,這就是所謂的散步。如果設定純為健康等目的的散步,那將毫無樂趣可言。古希臘所謂逍遙學派的亞里斯多德等哲學家們,大半是邊走邊討論自然和人類本質的問題。中世紀以後退流行的逍遙學派,到了18世紀再度掀起旋風。康德等有心人士會在步行中沉思。如此說來,亞里斯多德和康德都是為討論沉思之目的而走?不,不對吧!我想他們應該是在隨心所欲散步之時,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已進入了沉思的世界。

最近城市居民都興起一股散步風潮,那是因為醫生的建言「散步有益健康」所致。隨著健康第一的風潮,散步的人口日漸增多起來。

對現在的我而言,散步是一大樂趣。並非有人稱讚我,也不是為了保持健康,只覺得散步本身,就是一大樂趣。

雖說不抱任何目的而走,但是我對「散步」一詞之本意卻不太苟同。明治時期的大文豪坪內逍遙(註)的「逍遙」一詞,與我每天「步行」的日課,其意實在大不相同。

其實我也不是漫無目的地到處遊蕩,而是較具積極性的,但也沒有過度的設定目標。這種步行該如何言喻?百思不解之際,最近終於如願找到適合的詞彙。

就是英文的「walking(健走)」,日文沒有直譯之詞,僅以片假名來表記。不過「健走」一詞,卻有「散步」、「逍遙」中所沒有的特殊意義。日本人的壞習慣,「健走」新詞一出,就想再賦予新意。

「今天已經走了5千步,這樣就夠了。」

「距離目標5千步,還差了500步。」

這樣的心態未免過於狹隘。何必拘泥於步數呢?帶個計步器,總覺得有點煞風景。我每天步行超過萬步,不用計步器,也可以清楚計算。我覺得即使將「散步」改用「健走」一詞,其意義也不大。因為別無所求,放輕鬆的健走最重要。時而欣賞沿途花草,感受四季的變化;時而在健走的慣性助長下,沉浸在冥想當中;時而文思泉湧,創意浮現。不過,這些都只能算是健走的附加價值。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