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府城老店「光彩繡莊」

文‧攝影/蕭孟曲

悠悠府城保留了諸多臺灣民俗傳統工藝,更是刺繡在臺發展的濫觴,執刺繡業之牛耳。臺灣刺繡源自閩粵,來臺的福州師傅傳承給府城的弟子,戰後,廟宇建築和文化重建,跟宗教、祭典息息相關的刺繡工藝因而蓬勃發展,於民國五○、六○年間到達顛峰。然而,需要繁複人工手製的刺繡工藝,隨著時代的轉變,傳統刺繡逐漸沒落,一手開創光彩繡莊的林玉泉,不願見這深具美意的工藝沒落且失傳,遂和女兒聯手開拓另一條文創之路,在業界傳為佳話。

捨鹽工學女紅 苦學路紮馬步

人稱「府城繡才」的阿泉師,不高的個兒,挺著能撐船的小肚,頂著黑白自然交錯的髮絲,言談風趣,笑容可掬,背後卻有著一段艱辛的習藝過程。本身是安南區人,父親曾是南寮「安順鹽場」今「鹽田生態文化村的鹽工,對於夏天要頂著烈日、冬天還要受凍在鹽田的工作型態,深知辛苦,認為靠天吃飯不如學得一技之長,因此將兒子送去拜師學做刺繡。這本非男兒郎從事的女紅,才十六歲初級農校畢業的阿泉師,剛開始自然是定不下來的,經過父親嚴正怒訓,才又乖乖回到師傅身旁認真地學藝。

「阮肖年ㄟ時,學手藝攏愛三年四個月,才誒當出師。」三年四個月是最起碼的,時間未到而逕自開業或稱師,在當時可是會被當成笑話的。學徒期間,幾乎全年無休,從基本功學起,包括構圖、繪圖、鋪棉、拿捏成形、配色、縫蔥、緣飾等,但大部分的功夫是必須靠自己不斷眼看手練習、腦動配彩形,阿泉師就在這樣的習藝之下打好功夫,十九歲正式出師,隨即又前往臺北廸化街一帶的繡莊擔任刺繡師傅,逾十年的時間才返鄉創業。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