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約翰.凱吉的前衛音樂 喚起大腦的渴望

音樂家之所以能名留歷史,獨特的個人風格是必要的條件,也正是音樂家個人的強烈風格灌注在音樂上,吸引了樂迷的喜愛,但欣賞音樂也許不必慣性地選擇喜愛的音樂家或樂風,偶爾跳脫慣性,接受其他類型音樂的洗禮,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新感受喔!

文/李明蒨

聽音樂除了打發時間、休閒陪伴、怡情養性、親密對話,還能打破慣性思考,豐富生活。年紀愈大,就愈怕被說「倚老賣老」,2個「老」字把人說到老得不得了。為突破慣性模式,接受各類型音樂激盪,或許不是出自喜好的首選,但是透過學習進而接受,並不是不可能的。

音樂家不複製風格

音樂家能在歷史上留名,個人獨特風格是必備條件;每個人想法不一樣,著眼點不同,強調的重點成為特色,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例如巴哈重視音樂裡的秩序和理性,推出無人能及的嚴謹對位法;莫札特認為悅耳旋律為人類帶來快樂,於是在樂譜上揮灑一首又一首簡單優美的旋律;舒伯特熱愛詩與文學,文字在腦海中一一轉化為音符,將詩與旋律完美結合;同樣熱愛詩與文學的李斯特,喜歡豪邁的大型編制,首度結合詩與交響樂,開啟「交響詩」的年代;身處個人主義抬頭的浪漫時期,布拉姆斯偏愛古典風,獨排眾議往回走向古典主義,形成獨特的古典式浪漫風。

古典時期三巨頭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均各具一聽便分曉的鮮明風格。音樂裡我們聽見作曲家的獨特想法,點點滴滴培養出多角化看事情的態度,世界因此變得開闊,生活樂趣變多。

這樣寫、那樣聽現代音樂

古典與浪漫的樂曲風格顯著,反覆聆聽多少領略一二;相較之下抽象的現代音樂更顯艱深?現代音樂既非令愛樂者陶醉,也非入門首選;但仔細聆聽音符之外的象徵性語彙,卻經常令人驚豔稱奇。

美國20世紀前衛作曲家約翰.凱吉為古典領域開創先鋒派景象,演奏者與聽眾可視場合跳脫原本樂譜規則,盡情詮釋演奏。此外,他開創「裝置鋼琴」,在琴弦上設置「道具」,插入各種物品以變化聲響,使鋼琴的可能性變多;除了讓觀眾聽見特殊聲響之外,也引起觀眾想窺探琴內藏有何物的好奇心,享受多重感官刺激。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