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GO!購!夠? 談衝動性購買現象

從去年某知名飲料上市到今年初的衛生紙漲價事件,均帶來瘋狂般的搶購風潮。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使得我們出現這些「衝動性購買」的消費行為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諮商心理師沈孟筑,從專業角度為我們分析衝動性購物的心理狀態。

  1. 從眾效應

指個人受到團體的影響,對自己原有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產生懷疑並改變,朝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行為。因此,當大多數人搶購某項商品時,如果自己沒有一同搶購,反倒會對自己的觀點與行為產生困惑,引發「別人有,我沒有」的焦慮感,因此決定一同搶購,藉此試著減低這種困惑感帶來的負向情緒。

  1. 從購物中獲得「控制感」

有些人在生活中較少掌握充分的「控制」感,購買行為對他們而言是較能控制的行為:代表「我有權力決定我要買的東西,並且是屬於我的東西。」因此,可以從購買行為中獲得控制權並得到快樂,而這樣的行為也會使得自己感到滿足。

  1. 老祖先遺留的「儲存」習慣

以「演化的觀點」來說,人類為了避冬與避免飢餓導致死亡,因而有儲存食物與所需物品的習慣。現今社會人類雖然已無寒冷與飢餓的死亡威脅,但儲物的習慣似乎仍遺留下來。因此,當有商品匱乏的消息傳出時,常易引發人們搶購儲存商品的現象發生。

  1. 損失厭惡

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失去」常更加令人們難以忍受。也就是說,當商品打折時,若未去採購,心理容易感受到損失;為了減少因損失帶來的負向感受,而去購買商品。

因此在聽到這類新聞或口耳相傳的消息時,如果心中也萌生了這樣購買的衝動,可以先想一想是否有上述四種心理狀態。每當多聆聽一些內心的想法與需求時,自然就有可能會降低一時衝動的購買行為,避免被大眾群體的想法牽著鼻子走喔!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