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有感居服品質首重溝通

居家服務不只是管灌餵食、生理照護例行技術,

更關鍵在於專業倫理要求、居服主動誠心溝通,讓受照顧者有感溫馨。

從被照顧者同理出發,培養照顧者語言、視覺、觸覺、嗅覺等溝通素養,

才能符合真實工作情境需求,有效提升長照品質。

文/周傳久

不久前,我引用比利時照顧倫理尊嚴實驗室訓練法,幫助居服員透過較長時間的角色扮演,扮演失能者學習深度同理。這種學習在角色扮演後都有反思討論時間,而且還要提出如何改善居家服務具體實踐模式,每隔一段時日後檢討。

有位居服員分享時說,她從事居家服務10年,每次到長輩家裡,從未主動與他們說話,只有在長者提問時,她才回應。經過訓練後,省思到這是不對的,以後要改變。我們很好奇她為什麼不主動和長者說話?她說,因為同業警告她,千萬不要主動問候長輩,因為一問候,「老人家可能要你做更多事,沒完沒了」。

居服對象是人,不是機器

其實,有些長輩獨居,可能一星期7天除了郵差,就盼居服員來,好有人說話,結果自己被當成機器,感覺當然不好。如果居服員願意良性溝通,長者就會感覺到和同類在一起,感受到自己還是個「人」。

這位居服員能省思當然值得鼓勵,但若細想,她不願主動和受照顧者說話的原因,真的只是因為同業的勸告嗎?恐怕未必!居服工作、長照服務需要大量溝通,這得靠專業訓練幫助專業覺知,使所有投入此工作的人理解,主動溝通對被服務者是什麼意義?此攸關長者生活品質與生活價值。如同40年前丹麥護理倫理教科書《倫理要求》(The Ethical Demand)所說:「當我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無形中就占有了你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接下來你的感覺好壞,我有一分責任。」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