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踏上音樂之旅 開啟精采的第二人生

文/廖偲妤 攝影/劉威震

參與音樂活動對社交、認知、健康、情緒有益處

經典臺語歌一播放,爺爺奶奶嘴角不自覺上揚,拿起麥克風隨著節奏一起歡唱、擺動身軀,沉醉在唱歌的喜悅中,這是社區活動中心、家中聚會時爺爺奶奶最常從事的音樂活動之一,唱歌帶給他們無限的樂趣。

除此之外,參與音樂活動的類型還有很多種,舉凡學習樂器(烏克麗麗、鋼琴、吉他、非洲鼓、打擊樂等)、參與合唱團或國樂團,都是很好的選擇。

在英國,教育學院UCLIOE)曾發表〈老齡化的新動力〉(newdynamicsofageing)文章,指出參與音樂活動可以帶來社交、認知、健康、情緒許多益處,如:社交方面,會使你感受到歸屬感、人際互動交流等;認知方面,提升專注力、記憶力等;健康方面,感受到活力、有精神、變年輕等;情緒方面,感覺到開心、樂觀、滿足等正向情緒。

參與者陸續分享他們的心聲,有人認為這是很快樂的場域,可以快速思考,唱歌,以及結交新朋友;也有人表示,有機會可以認識新朋友,學習新技能,讓他有一種成就感;還有人真情流露地說,丈夫前幾年離世,頓時生活失去重心,但發現唱歌和玩樂器成為生活的動力、目標。

從事銀髮研究多年的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黃揚名表示,人老了比較容易受到無關訊息的干擾,容易分心,譬如想要拿東西,但走到冰箱這裡卻忘記要拿什麼,在「參與音樂活動跟未參與音樂活動者互相比較」的研究中,發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長輩,較能夠專注做事情,跟音樂練習時需要專注有關係,同時也有助於他們的聽力。

其中,學樂器對手、眼、耳、腦有許多刺激,特別是學習與過去不同類型的樂器,因為須學習新的彈奏法、記樂譜等,在彈奏樂器時,四肢、眼耳都需要相互協調,間接刺激左右腦更活絡,而且也會運動到手部肌肉,手指變得靈活,如患有關節炎者,可透過鋼琴的訓練,增加關節靈活度和肌力。簡而言之,參與音樂活動的益處非常多。

音樂的魔力 喚起深層的記憶和情感

音樂的神經傳導路徑在腦部分布是發散式的,即便某一條路徑受損,音樂可以找到另一條新路徑,刺激腦部發揮功能。對腦部受傷或罹患神經系統疾病而失去特定認知能力者,音樂能夠協助他們,在《如夢幻音》紀錄片中,就是一個「音樂幫助失智者喚起自身記憶和情感」很好的例子。電影中,有一位失智者在照護中心期間封閉自己,對外界幾乎沒有任何反應,不過當治療師在他耳邊播放他過去熟悉的音樂時,他產生明顯的情緒反應,雙眼發亮、炯炯有神,還隨著旋律唱歌、搖擺。治療師進而引導他回答與自身相關的問題,例如情緒的表達、喜歡的音樂、片段的回憶等,他甚至可以高聲清唱自己喜歡的歌曲。醫生強調:「音樂與情感一直密不可分,可以幫助我們連結過往的回憶與情感,也就是自我認知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理事長,同時是音樂治療師的張乃文表示,「音樂是可以發揮它的娛樂、溝通、表達,甚至治療功用,幫助自己或他人;以聆聽音樂來說,聽選自己喜愛的歌曲,可達到自我情感的抒發,屬於表達性情感(expressing emotions)。若要進入更深一層的音樂聆聽,藉由謹慎聽選方式,由音樂結構簡單淺顯到複雜層次的無歌詞音樂(如古典音樂),可能引發內心最深層、自己未意識的情感,也就是可能過去因創傷事件被壓抑,但從來都沒有妥善處理的情緒,此時聆聽音樂產生的情緒,就屬於引發性情感(inducing emotions),這所產生的後續身心作用,若由訓練有素的音樂治療師執行,較能將聆聽者沒有覺察或被忽略的負向情緒,引導至妥善狀態。」

音樂治療 用音樂幫助人的身心

所謂「音樂治療」,是使用「音樂」作為媒介,治療師依照個案的身心狀況,設定可以協助的治療目標,再運用音樂治療方式,包含聆聽音樂、歌唱、敲樂器、彈奏、律動、即興創作,來協助個案解決問題,像是記憶重整、肢體復健、情緒穩定、建立自信心、人際互動等恢復,可說是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能提供正向的幫助。

張乃文分享她曾經運用音樂治療,幫助一位五十多歲的中風失語症者改善中風後心情低落、有口難言的日常生活溝通動機與能力。這位中風失語症者曾為行政單位的高級幕僚,中風後,須旁人協助上廁所、吃飯等日常生活照顧,病後心態上一直無法調整,原本是好端端、意氣風發的人,現在卻變成需要有人照顧,行動能力也因為肢體偏癱很少出門,即使過去好同事、好朋友來探望,也只能以淚水、嘆氣和搖頭相迎,話沒交談幾句就說不下去,生活品質驟然下降,心情非常鬱悶,導致憂鬱症找上門。

音樂治療評估後,得知他喜愛校園民歌,於是就運用唱的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使用民歌,剛開始讓他跟著旋律哼一小段,並鼓勵他「你剛剛哼的那段很好喔!」來增加他開口發聲的自信心,接著逐漸地拉長哼歌的時間,直到後來他可以完整哼完一首歌,大部分的歌詞也清楚地唱出。由於個案是屬於失語症其中一種布洛卡失語症(Broca´ saphaisa)中重度,說話時很多字音是很難說出口,不然就是提錯字音,藉由唱歌可以將歌詞中的字詞清楚唱出。此方法主要目的以歌唱方式作情感抒發,讓情緒穩定。

第二種是使用適合說國語患者的「華語旋律語調治療法」(Melody Intonation Therapy-Chinese version),也就是運用我們講話的國語聲調頻率,設計一些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常常使用的長短溝通性且可以哼唱性的功能語句,短句如上廁所、穿衣服、謝謝您等,長句如「我過得很好,你們不用擔心」等。此方法主要目的以歌唱方式作溝通表達,提升生活品質。

走訪過許多老人機構的黃揚名,見到許多失智或失能的長者,手部肌肉十分退化,音樂治療師運用手輕輕按或搖,就能發出鈴聲的樂器,引發他們參與的興趣,以訓練長者的手部肌肉;或是透過聆聽音樂,讓長輩邊聽邊做肢體伸展,訓練協調性,身體才能夠完成更多的動作。

音樂的力量無遠弗屆,對中風、失智等患者而言,是開啟重拾記憶和情感的鑰匙;對參與音樂活動的爺爺奶奶,透過與學習夥伴、朋友互動,是避免因年紀增長而產生與現實社會脫離的現況之餘,增加人際交流的機會,心情自然地感受到愉悅、滿足,煩惱就會減少,亦可鍛鍊大腦的專注力、記憶力,無形中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意義。每個人都可以用音樂譜出優美動人的生命樂章,永遠都不嫌晚!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