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如何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試過改變自己不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少吃甜食等,然而好習慣養成不易,

更多的是半途而廢。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透過團體力量、制定計畫與循序漸進的技巧,

幫助慢性病病人與有慢性問題的人改善問題,也許有機會找回健康的生活。

文/謝郁琪

我們都知道飲食均衡、早睡早起、運動等好習慣對身體很有幫助,可是我們總是無法持之以恆。例如我們預定晚上11點要上床睡覺,但是當11點一到,我們總是會給自己找很多理由,或是覺得再晚個5分鐘也無所謂,因此總是無法成功培養早睡的習慣;有的人則是可以在一開始靠著自制力達成目標,但久而久之又因為惰性而回到了原本的習慣。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飲食控制和運動上,有些人的確可以靠著自制力培養出好習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如果您曾經試著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卻總是一直失敗,也許可以考慮換個方法,一點一滴為自己的健康打下基礎。

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 養成自我覺察能力

大約30年前,史丹福大學病人教育研究中心曾針對不同的慢性疾病開課,向病人宣導衛教知識,叮嚀病人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然而他們發現,這樣的課程雖然可以增進知識,對鼓勵病人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卻沒有太大幫助。同時,他們也發現大部分慢性病病人身上都有2、3種不同的慢性病,這些慢性病可能有相同的致病原因,而且也會互相影響,甚至導致另一種疾病。例如血管性失智症和高血壓的致病因子幾乎相同,高血糖會提高罹患血管性失智症和阿茲海默失智症的機率。

既然許多的慢性病都有同樣的致病因子,那麼杜絕這些疾病的根源,不就可以預防這些慢性病了?基於這個理念,曾任職於史丹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博士Kate Lorig、公共衛生碩士Virginia Gonzalez以及Diana Laurent 3人共同合作,研發了「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只要有慢性病,或是有慢性問題,例如睡不好、焦慮等狀況,都可以參加這個工作坊。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