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熟年藥安全】想要健康一生,先養好肺

肺炎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名,若能及早就醫,治癒率愈高,

若沒有好好醫治,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肺炎常來得又急又快,讓人防不勝防,重要的是平時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攝取足夠營養、多運動,增強自身抵抗力,才能抵擋細菌、病毒的威脅。

文字整理/謝郁琪 資料來源/《超強心肺免疫力》(博思智庫)

在所有呼吸道疾病中,影響最大的非肺炎莫屬,它是10大死因的第3位,其中大多數為65歲以上者,但其他年齡層的人也不可以掉以輕心!

一旦發生感冒或抵抗力下降時,肺炎就有可能趁虛而入,若沒有好好醫治,後續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細菌、病毒性肺炎 嚴重者致呼吸衰竭?

肺部發炎會令肺泡囊內充滿膿和水,使氧氣不能進入血液,影響到氣體交換,當血液中的含氧量減低時,身體的細胞不能正常運作,最後引發呼吸衰竭、敗血症,最終導致死亡。

肺炎是指致病原入侵下呼吸道導致的肺部發炎反應,以「細菌性」和「病毒性」為比較常見的肺炎類型,比較少數的肺炎病患是因為真菌或寄生蟲所引起。

(一)細菌性肺炎:

由於肺炎鏈球菌等典型細菌跑到肺臟當中,引起肺臟的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冬季到春季為主要流行季節。以老年人、幼童、慢性病患者最容易受到感染,不過細菌感染的肺炎可以靠施打疫苗預防。

(二)病毒性肺炎:

病毒引起肺臟感染。奪走多條人命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以及2019年底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是病毒性肺炎。

(三)吸入性肺炎:

吸入被細菌污染的口咽部或胃的分泌物,所造成的肺部感染,常見的包括在嘔吐後吸入嘔吐物或胃酸,或是因吞嚥功能障礙,將分泌物反覆吸入肺裡。年長者常因器官功能退化、共病症多、服用藥物增加、長期臥床、鼻胃管餵食及營養狀況不良等,成為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族群。

為了防止吸入性肺炎,年長者進食時,最好採取坐正,同時將頭稍向前傾,這種姿勢的吞嚥功能最好,有些中風患者無法坐起身體,可以斜躺約60度,避免嗆到。同時還要注意進食後30分鐘不要躺下,以免發生胃食道逆流,導致吸入性肺炎。

另外,食物調理成易吞嚥的形式,保持口腔清潔、吃飯時不說話,都可以有效避免產生吸入性肺炎。

肺炎奪命!除了咳嗽,還有四個症狀

頻繁的咳嗽或者是輕微的喘息,很多時候都無法及時注意,可能會覺得這是小感冒,或是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變化。然而,這些看似尋常的小症狀,往往都是肺部疾病的徵兆。

若不提高警覺,最後就會變成嚴重的肺部疾病,其中影響我們最大的疾病,包括肺癌、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肺炎,以及肺結核。

了解一些肺部疾病的早期徵兆,可以幫助我們及早預防疾病的發生。

(一)慢性咳嗽:

咳嗽是身體正常的保護機制,它可以幫助呼吸道清除被吸入的煙、塵或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及維持肺臟功能。

所謂的「土水師怕抓漏,醫師怕看咳嗽」,這是因為咳嗽的原因很多,從抽菸、感冒,到肺結核、肺炎、肺癌等,甚至胃食道逆流等非呼吸道、肺部相關疾病都有可能,所以不容易診斷,也就不容易醫治。

一般人最感到困擾的是「慢性咳嗽」,所謂的「慢性」指的是咳嗽症狀已經超過3個禮拜,而且經過治療仍沒有見效。這是一個重要的早期症狀,預示著您的呼吸系統已經有些問題了,需要特別注意。

(二)多痰:

痰是抵抗感染或防禦刺激造成肺部損傷的屏障,也是一種警告信號。

當有細菌進入肺臟,人體想要與之對抗的話,就是轉化成痰再咳出來,一般來說經常運動、肺活量好的人,就比較容易把痰咳出來,反之,咳不出來時,就很容易積痰,造成肺部發炎。

痰液的顏色是評斷肺部健康與否的指標之一。一般痰液呈現白色泡沫狀,就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若帶有黃色可能是細菌性感染所造成;假使痰液中含有血絲,常見於肺結核、肺癌患者。

(三)呼吸困難:

喘不過氣只是因為年紀變大、體力變差?

呼吸困難是一種需要比平常更用力,才能吸到空氣的症狀,令人感到十分痛苦。長時間有呼吸困難的狀況,可能就是慢性病的徵兆,例如潛在的心臟、肺部或肥胖疾病。

細菌、病毒感染是呼吸困難的原因之一,其中不乏可能致死的肺炎、肺結核,需多加注意!

(四)胸痛:

只要一呼吸就會痛?常見胸痛原因有心臟血管、肺臟、腸胃等因素,因此胸痛不只是心臟病的徵兆,也可能與肺部疾病有關。

當肺部疾病影響到肋膜就會引起胸痛,甚至會感到呼吸困難,在這之前可能不會有明顯的痛感,容易被忽略,因此應留意胸痛症狀,同時可能伴隨咳嗽、易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發現自己變得易喘,或是慢性咳嗽3週以上,還開始有胸痛的情形,需趕緊就診。

(五)胸悶:

總是覺得胸悶,但不會疼痛,像被什麼東西壓住一樣!

胸悶可能是心臟造成的問題,但是當肺臟的氧氣量不夠時,也會產生胸悶的現象,如:肺積水、氣胸等情形,因為壓迫到了肺臟而吸不到氧氣,就會感覺胸悶;如果積水量不多或氣胸情況不嚴重,就可能會延遲就醫。

感冒不等於肺炎 患肺炎的7種高危險群

「醫生,我的感冒拖了好久沒有好,會不會引起肺炎啊?」

肺炎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所以很多人會誤以為,只要感冒拖很久,就會引發肺炎,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人體在得到感冒之後,自身的免疫力就會失衡,此時肺炎鏈球菌和病毒就會趁虛而入。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感冒還沒好,又感染了肺炎!」而不是感冒「變成」了肺炎。

肺炎在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不過仍有一些危險因子,像是吸菸、環境汙染、慢性發炎等,其中以吸菸占據最重的比例,約莫80%!高危險群可能會提高患病風險,像是抵抗力較差的幼童或老年人,更需要特別留意。

肺炎症狀輕者,很少被注意到,嚴重者則需要住院治療,而每個人罹患肺炎的反應也會因為感染細菌的種類、年齡,與身體的免疫系統的高低而不同。

以下為容易患病的危險因子或高危險群: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抽菸、空氣汙染、長期臥床、營養不良、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癌症等)、吸入帶有病菌的異物(如:食物、液體等)。

肺炎會好嗎?

「醫生,我會不會是得到肺炎了啊?」

想知道自己是否罹患肺炎,醫師需要先了解患者的病史、理學檢查,主要的診斷方式是照胸腔X光片、痰液檢查、血液檢查。

不過X光檢查只能大致了解肺部的狀況,仍無法完全反映病人的嚴重程度;痰液檢查可以協助醫師確定患者感染的致病原;其他診斷方式還有尿液檢查、流感快篩,都可以幫助醫師診斷。

當確診為肺炎之後,許多病患的疑問便是:「肺炎會好嗎?」

以現今的醫療水準來說,肺炎是可以治癒的,僅有少數患者會引起嚴重併發症的情況。

關於肺炎的治療,醫師會依照病患的嚴重程度,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病況輕微者,便服用抗生素,再讓病人回家接受家居治療;相反地,病況嚴重者,便需留院治療,例如患者出現呼吸困難,醫師便會考慮給予氧氣,或以人工呼吸器協助換氣。

由於抗生素不能殺死病毒,因此病毒性肺炎會採取克流感療法;支持性療法是讓病患補充足夠的營養、均衡飲食,或是使用藥物減低病人症狀等,皆有助於身體恢復。

接種肺炎疫苗 降低死亡風險

年長者常因身體退化,或原本就有慢性疾病,導致免疫力較差,若是感染了肺炎,病情往往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衛福部除了提供出生2個月以上、5歲以下的孩童,都可以接種公費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也針對75歲以上的長者,施打免費的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疫苗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可以降低至少5成的的感染。

除了疫苗之外,想要預防細菌、病毒入侵肺部,減少微生物進入呼吸道、並提升個人抵抗力,要從生活做起,您可以這麼做:少與病菌接觸、戴口罩、保持環境通風、均衡飲食、保持運動習慣,以及戒菸!

肺炎常來得又急又快,讓人防不勝防,重要的是平時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攝取足夠營養、多運動,增強自身抵抗力,才能抵擋細菌、病毒的威脅。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