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多點耐心照顧有品質 挪威失智同理化照顧

照顧有理解、認知能力的長輩,我們可以透過溝通達成共識。

但對失智者呢?照顧者同樣可以用自己的認知去揣測長輩的心理嗎?

當然不行,我們對於失智者必須多點耐心,了解長輩的歷史,

細心觀察,給予尊重,才可給長輩最好的照顧。

文.攝影/張馨方

清早在安養機構,一位照服員覺得天氣好,希望給失智住民一個快樂的開始。照顧,不就是希望給人多一點幸福嗎?於是照服員拉開窗簾,對床上的長者說:「早安啊!今天有美麗的陽光,還有很好的早餐!」不料長者忽然畏懼退縮,大叫:「有人要抓我!」這讓照顧者感到困惑與挫折。

照顧者的陽光甚好 不一定是失智者眼中的好

這種情況其實並不特別,因為感覺到外面的陽光美好,是從照顧者角度的體會,而且被照顧者不一定理解照顧者說的話。若是說話速度快又大聲,且快速拉開窗簾,躺在床上的長者可能更不知所措。

這是挪威國家老年健康中心專責失智照顧的教練葛莉.赫爾常舉的真實例子。

照顧者有一套自己的價值標準,許多時候照顧者都是用自己的感受,決定怎樣照顧失智者。照顧者覺得自己的感受是真實可靠的,但對失智者來說,照顧者的真實不一定是失智者當下的真實。例如失智者因為疾病,可能一早正處於以前某一段人生的處境,難以一下子轉換,而且他不一定講得出來他正處在人生的哪一階段;也許是青年期時候的某一刻,也許正是被威脅,或者正是快樂的時候。

赫爾說,若照顧者因每日例行工作,而需進入房內打開窗廉時,可以先探視、了解被照顧者當下的情形。若是照顧者了解長輩的過去,也許就能猜到長輩當下正在想什麼,那麼就可以隨著長輩思考的情境,慢慢輕聲敲門,介紹自己,用柔性方式使用適合那情境的詞句,甚至音樂,讓長者有安全感,再一步步引導長者回到現實。如果猜不到,至少照顧者可以多根據這位長者的習慣,來設想一早適合哪些方式探測、接觸,來引導長者起床,這樣反而能讓照顧者更快與長輩建立關係與信任。

RELATED POST